作者归档 admin

人民日报:让行业协会走上前台 !

来源:人民日报


 调整经济结构迫切需要企业转型升级。近几年来,各级政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包括:设立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评选创新示范企业、智慧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下达年度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智能化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等等。综合评价这些政策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总的来看政策精准度不强、效率不高、覆盖面不广。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很难真正了解企业真实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也很难准确把握市场的变化,以行政方式”外行指导内行”,不但浪费了行政资源、容易滋生腐败,也有可能破坏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行业协会、商会是同行企业自己的组织,能够深刻而敏锐地察觉到所处行业的生存状态、存在问题、潜在危险和发展前景,对行业内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储备和核心竞争力水平等情况非常熟悉。但在现实中,却往往被排除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制度设计之外,难以发挥特有的优势。


在引导参与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该让行业协会、商会走上前台,政府鼓励这些组织发挥主导作用,规范他们的组织行为。因此建议: 将政府评价企业或影响企业发展方向的行政行为,逐步转移给行业协会、商会。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就是将”市场的事交给市场去做”。当前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将政府安排的转型升级资金等涉企资金项目的申报、评价、发放工作,各级各类涉企评优奖励工作,企业评价、产品评价、认证等工作转移给相关行业的行业协会、商会执行,政府做好监督和规范工作。在制定重点技术创新计划、智能化改造项目计划等有关企业转型升级计划时,可以采用委托研究或购买服务等方式,由行业协会商会起草计划草案,经政府有关部门确认后颁布执行。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赋予行业协会一定的执法权,规范行业内企业违反行规的行为。精心设计和完善行业协会、商会的评价机制。首先,对全国各级各类的行业协会商会进行清查。其次,根据清查结果,对行业协会、商会进行评价,制定某一时间段内的政府授信行业协会、商会目录,并将授信标准和授信结果向社会公示。第三,对具体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制定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持授信行业协会、商会或第三方中介组织的有效流动,通过按不同时间阶段授信、同时授信不同的社会组织、鼓励中介组织市场竞争等方式,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市场竞争和政府培育,力求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起行业内的”标准普尔”性质的社会组织,提供全社会认可的专业服务,建立起具有国际水准的行业评价品牌。建立行业协会商会信用评价、信息保密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政府对行业协会商会的监督与管理。政府以行业协会、商会提供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制定行业政策,应签订保密协议。一旦出现行业协会商会失信、造假、泄密等行为,造成政府和社会损失,应启动惩戒机制。除相应的法律程序之外,可以考虑将相应行业协会商会或者企业列入政府制定的失信黑名单,将责任人员列入失信人员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让失信者为其行为付出代价。

重磅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5大领域重点布局约300个新材料中试平台!(附全文)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印发了《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

文件指出,到2027年,面向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以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化能力为目标,支持地方开展中试平台建设和能力提升,力争建成300个左右地方新材料中试平台,择优培育20个左右高水平新材料中试平台,打造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营、开放式服务的中试平台体系。“市场化”意味着各地方需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应用场景等多方面统筹发展中试平台。“开放式”则意味着中小企业可以依托相应的中试平台,低成本、快速地完成产品的可行性验证,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地方而言,可以依托中试平台,产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带动地方整体新材料的发展水平。此外需指出的是,文件并未指出国家级政府部门在新材料中试平台的规划及目标,这意味着新材料中试平台的建设或采取类似“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即国家级政府部门大概率不直接参与中试平台的建设,当然央企可以参与到地方中试平台的建设中,这也有助于中试平台的市场化发展。文件也进一步明确了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重点领域,详情如下所示:

目前国内正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然而新兴科技行业往往面临着研发投入大、验证周期长、投资回收难度大的问题,新材料领域更是如此,中试平台正是推进“政产学研用”的重要工具,可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等各方优势。对于行业发展而言可谓是一剂强心剂。近期国家部委已发布了多项新材料政策,如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布局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的通知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政策对具体的新材料领域做了更细节的规划。

附:政策全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印发《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的通知

工信部联原〔2024〕1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主管部门:

  现将《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9月16日

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
  中试是将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转向工业化生产的过渡性试验,是加速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中试平台作为提供中试服务的创新载体,是开展中试的基础和保障。为破解我国新材料领域中试平台统筹布局不够、建设质量不高、服务支撑不足等问题,支持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建设新材料中试平台,根据《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以突破带动效应明显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出发点,以实现标志性材料产业化为落脚点,以完善提升中试基础条件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着力点,体系化谋划总体布局,分层级支持建设,打造一批设施条件好、转化能力强、运营机制活、辐射范围大的高水平新材料中试平台,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向发力,优化配置中试平台的创新资源要素。
  ——立足基础、服务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地区结合本地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和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聚焦短板材料突破和前沿材料创新的关键共性技术,布局建设中试平台。
  ——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自愿选择、自主结合,结合实际探索主体组成多元、形式灵活多样的组建模式,构建要素共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建设运营机制。
  ——协同联动、开放共享。强化中试平台与其他创新平台和机构的协同联动,开放共享场地、设施和能力,面向全社会提供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咨询等市场化服务。
  到2027年,面向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以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化能力为目标,支持地方开展中试平台建设和能力提升,力争建成300个左右地方新材料中试平台,择优培育20个左右高水平新材料中试平台,打造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营、开放式服务的中试平台体系,支撑新材料产业中试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提升。

二、重点领域
  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战略需求,着眼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关键短板材料、引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材料,聚焦“触类旁通”效应明显、行业进步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确定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的重点领域。

专栏  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重点领域
1.石化化工关键共性技术:精细化工工艺技术(加氢、聚合、氯化、氟化、磺化、胺基化、烷基化等)、非粮生物基化学品纯化聚合及应用技术、超高纯化学品纯化技术、磷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挥发性有机物高效分离与治理共性技术、气体无机膜高效分离技术等。关键材料:高纯电子化学品、高性能合成树脂、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催化材料等。2.钢铁关键共性技术:特种冶炼与加工技术、低碳冶金技术、难采选铁矿和钒钛磁铁矿等伴生矿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高效高精度轧制技术、特种焊接材料制备及焊接技术、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备技术、热等静压加工技术等。关键材料:特种钢及合金、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金属功能材料)等。3.有色金属关键共性技术:先进粉末冶金技术、先进凝固技术、有色金属深度提纯技术、先进变形加工与绿色短流程制备技术、有色金属绿色回收与高值再利用技术、绿色表面处理技术等。关键材料:有色金属粉体及涂层材料、硬质合金及制品、钛及难熔金属材料、铝镁轻合金结构材料、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高端稀有金属功能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贵金属功能材料、微光电子用高纯有色金属原料等。4.无机非金属关键共性技术:高性能人工晶体生长及加工技术、高纯石英制品先进合成技术、高性能陶瓷粉体制备及烧结技术、功能性超硬材料制备关键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型技术、绿色低碳胶凝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玻璃绿色低碳短流程制备技术等。关键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功能晶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相关陶瓷膜材料、高纯石英砂及高性能石英玻璃制品、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绿色低碳胶凝材料、高性能矿物功能材料等。5.前沿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微纳加工与制备技术、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技术、化学溶液合成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氨氢转换催化技术等。关键材料:超材料、单/双壁碳纳米管、纳米材料、二维半导体材料、石墨烯、钙钛矿材料、量子点材料、金属有机氢化物、金属基单原子合金催化材料、超导材料、液态金属等。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基础条件能力。提供设计规范、布置合理的试验场地或厂房,配备技术验证、工艺熟化、样品试制、批量试产所需的专用设备、控制系统、测试仪器,以及安全、环保等配套公辅设施,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
(二)技术支撑能力。建强科技成果筛选与前景评估、技术验证与工艺熟化、技术成果推广交易等核心功能,将实验室阶段科技成果转化为具备产业化的成熟工艺包和成套装备。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试验证方案和运行操作规程,开展关键工艺技术、专用装备的放大和系统集成,着力解决放大至产业化规模过程中,面临的工艺匹配性、批量稳定性、成本经济性问题。积极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组建行业科研人员、中试工程师、经营管理人才、资本运作人才等组成的人才团队。
(三)公共服务能力。重点面向创新企业、科研院校等各类主体,提供概念验证、工艺开发、放大试验及其他定制化中试熟化服务,拓展提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培育、投融资推介对接、知识产权布局、数据信息、咨询培训等全链条市场化服务。

四、建设路径
(一)支持采用灵活多样建设模式。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以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提升建设效率和运营活力为目标,支持企业、产业园区联合科研院校等单位,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建设运营模式,实现中试平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二)探索中试费用共同分担机制。鼓励中试平台运营方、成果所有人、成果受让人、产业园区、金融资本等,探索共同出资分担中试费用等机制,明确各方的投入、知识产权归属和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份额,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三)健全中试平台运营管理体系。引导中试平台运营方规范对外服务承接程序和业务范围,建立完善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租赁、技术中介、合作研发、合资成立公司,以及技术秘密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工作体系和制度流程。
(四)形成中试平台自我造血能力。支持中试平台运营方利用技术服务所得、成果转化收益、企业孵化投资回报等方式,取得服务收入,逐步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保障平台可持续发展。鼓励已建的专业自用型中试平台面向社会有偿开放使用。

五、组织保障  

(一)组织建设培育。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要强化与相关部门协同,鼓励结合实际制定支持和激励中试平台建设运营的专门政策,组织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地方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有关情况及成效及时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实施择优遴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择优支持一批转化成效明显、公共服务突出的高水平新材料中试平台。定期组织发布中试平台名录及公共服务能力清单,扩大平台影响力。
(三)加大配套保障。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保障,优化中试平台考核指标,在确保中试项目安全、环境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简化审批手续,避免简单套用产业化项目要求。
(四)深化产融合作。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试平台建设和中试项目实施的金融支持。继续用好中试项目费用损失保险等创新型保险业务,分担中试环节风险,通过“保险—贷款联动”等模式,缓解中试项目实施中的资金压力。鼓励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政府投资基金,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试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企业。

(五)强化总结评估。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要围绕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运营情况,及时组织开展评估。对于建设成效显著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时开展宣传推广。对于反映的共性问题,及时研究完善相关针对性政策和举措。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6大有力信号!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召开前夕,新华社连发六篇《当前中国经济问答》系列文章,覆盖经济增速、内需提振、企业经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六大热点问题,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的吹风。结合来看,此次政治局会议主要释放以下六大重磅信号:

1.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时指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经济增速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一》一文表示,前三个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3%、4.7%、4.6%,虽有所起伏,但波动幅度不大,保持在预期目标附近。这样的增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有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带来的冲击,有房地产、地方债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也有内需不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洪涝灾害频发等方面的作用。

“但是,我们顶住了压力,守住了底线,经济稳定运行的总基调没有变。”文章分析,纵向看,今年前三季度GDP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7万亿元,三季度GDP总量比去年同期多了近1.3万亿元,环比增速连续九个季度正增长。无论是增量还是增势,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已经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还称,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我们一直朝这个目标全力以赴。经过努力,在5%的左一点或是右一点,都可以接受。原因在于,当前的中国经济,更加注重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简单以GDP论英雄。

2.财政政策基调由“积极”调整为“更加积极”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达十五年之久,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法较为少见。本次政治局会议上首次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前增加了“更加”的表述,表明财政扩张及政策加码的决心和力度,后续财政发力可期。近年来实际赤字率最高的年份是2023年和2020年,分别为3.8%、3.6%,而2024年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4.0%,新增专项债、特别国债规模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四》也指出,我国政府杠杆率明显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央财政还有比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背后的原因在于,从负债率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3年末G20中的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同期,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从赤字率看,我国长期以来对于赤字率的安排较为谨慎,大多数年份低于3%,明显低于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此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地方政府债务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

事实上,一系列更加积极的政策已经在紧锣密鼓谋划推进中。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此前明确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力度支持“两新”品种和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等。

3.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

根据通稿,中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2011年以来高层首次提出这一表述,也是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三次。回顾历史来看,2007年年底,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货币政策基调定为“从紧”。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加速升级,我国经济也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中央遂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延续至2010年。2011年起,为防通胀、防资产价格泡沫、防“热钱”异动和防金融风险,我国重回“稳健”货币政策基调。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较为疲弱,此前连续实施14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与市场心理预期之间存在明显落差,在政策力度上尚有不足。本次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后,将可以更大程度上配合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双松”组合,进一步增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果。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表示,高层时隔14年再提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首次提出了“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可以看出稳增长的决心,政策从被动应对转换为主动出击。在他看来,两项表述或意味着央行明年将采取更大力度的降息降准,全年可能累计调降政策利率40-60BP,引导5年期LPR下行60-100BP,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0-250BP。

4.“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调升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对比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来看,此次会议关于“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表述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进一步,也因此备受关注。

2025年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可能体现在政策思路更加积极、工具更加丰富、操作力度更大、更有针对性、更具综合性等多个方面。

一是采用“超常规”的政策工具,2025年政策操作思路会更加积极,将不局限于传统的政策工具,会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成立特定目的公司或基金直接购买房地产相关资产、成立平准基金支持股市发展等等政策工具可能会被使用。

二是政策工具操作规模将持续加码,如实现赤字率4%的突破,大规模增加财政赤字;发行更大规模的特别国债,过去是1万亿元,今后可能会增大至3万亿以上;实施更大力度的降准,释放更多流动性;实施更大幅度的降息,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

三是政策工具操作更具针对性,如专项解决隐性债务问题的工具、解决房地产市场风险问题的工具、提振股市的工具、解决中小银行风险的工具、境外加征关税的应对工具。

四是宏观调控将更具综合性。2024年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时,中央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强政策间、部门间的协调配合;2025年要打好政策“组合拳”,需要中央各部委、各主责单位加强配合,各项政策措施出台与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全方位地推进各项配合工作,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果。

5.“扩大国内需求”拓展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内需提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二》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文章表示,环顾全球,美国、德国、英国等在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时内需结构均表现出“内需主导、消费引领”的特征。审视自身,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看需求,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仍在不断扩大,商品零售额位居世界前列,今后还有稳步增长空间;看供给,我国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最大化发挥。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从短期看,2025年面临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性提高,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将减弱,经济增长对内需的依赖性增强;从中长期看,国内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需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有增有减,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基本民生等领域,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 

“因此,会议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要大力提振消费,预计财政支出结构将从偏重投资向更加注重增强消费能力与意愿转变;另一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当前我国投资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投资效率持续下降,提高投资效率、盘活存量资产,实质上也是扩大需求。”伍超明说。

6.进一步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本次会议再次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高层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稳住楼市股市,意味着高层更加重视微观主体在经济中的获得感。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居民财富蓄水池,是稳定预期、激发经济活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年初以来居民预期和内需持续偏弱的核心因素。面对明年外部不确定性加大,需要更加防范由房地产或股市下行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和内需冲击。 

楼市方面,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今年10月以来,监管部门已经落地多项支撑房地产市场的“组合拳”,在提振市场预期、改善市场活跃度方面效果明显好于以往,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阶段性回稳。在她看来,楼市从阶段性回稳到市场真正实现“止跌回稳”,关键在于要将已出台政策落实到位,包括加快推进货币化安置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加快落实3000亿元保障房再贷款收购存量房等。另外,盘活闲置土地有助于优化供需关系,为市场注入活力,同时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及房企资金状况,而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加快落实或是促进2025年投资和开工恢复的关键。

股市方面,伍超明认为,资本市场连着双循环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两端,稳住股市既有利于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通过财富效应增强扩大内需潜能,又能为科创企业提供更适配的融资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积极作用。预计央行最近创设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为股市提供流动性支持。此外,稳定股市也是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的重要抓手。

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携手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货运产业博览会引领全球物流互通新篇章

2024年11月27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货运产业博览会(国际货运交易展会)于宁波隆重开幕,为全球货运物流行业搭建起一座互通交流、共谋发展的璀璨舞台。

此次博览会由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简称“上企国协”)携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船东协会、中国国际海运网、中国地方铁路协会等权威机构联合举办,共同见证了物流行业的一次历史性盛会。

本次货博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及海外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其中包括参会嘉宾893人,安检总人数 32616 人,国内城市107个,海外国家74个,海外嘉宾412人,直接会展消费合计1亿元人民币、各展馆内人头攒动,交流热烈,充分证明了本次博览会的广泛影响力与号召力。

上企国协特别组织了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国际供应链中心、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国际经贸委员会、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建筑新材料产业促进中心——中优·构智荟以及上海肯耐珂萨南虹科技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与企业参展,彰显了协会在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与广阔视野。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货运产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货运物流行业搭建了一个高效、务实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更为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在新时代背景下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深化国际合作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巴共和国驻华大使白诗德、古巴驻沪总领事梅来迪一行对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进行工作访问

11月21日下午,古巴共和国驻华大使白诗德、古巴驻沪总领事梅来迪一行对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进行工作访问,会长钱振华博士亲切会见。

双方就中巴企业在农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旅游文化、工业园区投资生产贸易等相关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广泛探讨及深度分析。

上海市外办二级巡视员原欧美处处长颜正龙、复旦大学生物医学教授郝洁、义乌小商品市场贸易公司董事长刘敏、鼎汉咖啡董事长梁立伟等各领域五十多位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上企国协与伊朗驻沪总领事、德黑兰工矿农业商会代表团经贸交流座谈会成功举办

11月5日下午,伊朗驻沪总领事阿里・穆罕默迪先生、德黑兰工矿农业商会会长马哈茂德・阿拉伯博士携德黑兰工矿农业商会代表团访问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钱振华先生率协会工作人员热情会见。

钱振华会长对来访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中伊两国友好交往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中国和伊朗两国外长于2021年共同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协议以来,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成立中伊合作处,与伊朗驻沪总领事馆在经济、文化、旅游、贸易、高新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多次深入务实的交流,期待双方在新能源、高新技术等领域有更高层次的合作,并将更多中国企业的优秀产品引入伊朗。

伊朗驻沪总领事阿里・穆罕默迪先生对钱振华会长的欢迎表示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随访人员。阿里・穆罕默迪先生表示,协会中伊合作处在伊朗高效务实的工作充分展现了协会在中伊两国经济、商贸、工业等领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期待双方进一步密切合作,同时期待更多中国企业家参观一年一度的伊朗国际工业展览会。

马哈茂德.阿拉伯博士感谢协会提供此次交流的宝贵机会。他介绍了德黑兰工矿农业商会的历史及主要成员,表示期待在天然气、矿业、石油、文旅等领域与中方进一步合作,并向中方学习一带一路发展经验。他期待更多中方企业在伊朗进行投资生产活动。

中伊双方企业家代表介绍各自企业及行业信息。最后,钱振华会长作总结讲话。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期待中伊双方在经济、文化、旅游、贸易、高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合作,在互鉴交融中成就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华章。

陪同出席本次活动人员:

协会副会长  邵新娟

协会秘书长  朱平

协会会长助理兼执行秘书长  肖梓依

协会副秘书长  刘知勇

协会福利部部长  肖莉

协会伊朗处副处长  王建华

出席本次活动的企业家代表:

知名投资人  杨国峰、张静

鹏欣集团副总  张傲雪

航天晨光副总经理  戚向东

苏州新纽元科技公司  张宇阳

苏州天镜韵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乔明

苏州滏瑞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杜徐明

南通大京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旭

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与保亭县共谋合作新篇章

10月9日上午,中共海南省保亭县委书记穆克瑞带领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访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钱振华会长和协会相关负责同志热情接待,双方围绕沪琼两地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南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等,民族文化积淀深厚。该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干湿两季分明,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穆克瑞书记重点介绍了保亭县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保亭县计划围绕绿色低碳、实现双碳目标,发展康养(大健康)产业、旅游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围绕能源、交通、消费、建筑四大领域,建设24 个场景类项目。

钱振华会长表示,协会要全力支持保亭县的发展,将在协会内部设立专门机构与保亭县进行精准对接,整合优势资源,为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穆克瑞书记表示,此次来访让他感到十分振奋,表示保亭县将倡导上海的务实精神,逐步落实工作方案,共同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保亭县吕妍副县长参加上述活动。

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助力2024中德贝多芬青少年音乐节圆满举办

10月3日,2024中德贝多芬青少年音乐节盛典音乐会暨颁奖典礼在上海隆重举行。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钱振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孔有为Uwe Koch、世界著名指挥家里奥·夏巴多Lior Shambadal、中华文促会艺委会副会长王智兴等嘉宾与参赛选手共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

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钱振华先生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高度评价了音乐节对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并表示协会将继续支持此类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致力于推动中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本次贝多芬青年音乐节筹备期间,协会利用自身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多次举办沙龙助力宣传,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音乐家携手音乐节。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青少年在音乐领域的才华和风采,也促进了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未来,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贡献更大力量。

“企”心“协”力庆华诞,金秋逐梦新征程!

从1949年到2024年,

75年栉风沐雨,

75年高歌奋进。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

再到强起来,

中华儿女书写了一部振兴中华的瑰丽史诗!

我们走在新时代的征途大道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崇高使命感抒写恢宏史诗,

以强烈责任感礼赞伟大时代。

值此祖国75周年华诞之际,

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以最诚挚的情感,

深情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为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我们对祖国最好的献礼!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

展望未来,

沿着新中国75年艰辛探索开辟的中国道路,

我们将秉承“科技创新、数智引领、资源共享、全球融通”的工作思路,

把爱国心、民族情,

激荡汇聚成磅礴的“中国力量”,

推动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

力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祝全体会员单位及全市中小企业国庆假期快乐!

祝我们的祖国生日快乐,再续华章!

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携手举办“2024年中国联合国采购大会” 彰显国际合作新高度

9月19日,“2024年中国联合国采购大会”于上海市青浦区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和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协办。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组织能力,成为了连接国内外企业、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国际公共采购市场的广阔机遇,更凸显了协会在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

大会组织了多场专题演讲与圆桌讨论,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分享见解,还特别设立了长三角城市群代表产业推介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实力与产品特色的宝贵机会。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协会积极促成了多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帮助中小企业拓宽国际视野,寻找国际合作新机遇。

“2024年中国联合国采购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工作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协会在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地位的高度认可。未来,协会将继续服务中小企业、促进国际合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合作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支持与服务,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