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专精特新

【喜讯】韧性强动力足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面对压力,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深耕专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市场,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

以专注铸专长发展韧性显现

自动化的生产线马不停蹄,一张张医用影像胶片“流转”下来,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看到企业自建的多条热敏医用胶片生产线“跑”起来,虎丘影像(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拥军有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底气。对这家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言,产能上去了,市场将进一步打开。“今年1月至5月,企业整体营收和利润均实现显著的增长。”宋拥军说。

“干企业要有定力,依托技术优势,深耕细分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法宝。”宋拥军说。扎深医用胶片打印机这一细分领域,虎丘影像正向医用胶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2020年企业开始建设自己的热敏医用胶片生产厂,日前建设的多条生产线也陆续投入量产。“我们将持续提升胶片影像的对比度、清晰度,稳步做好产品升级迭代。”宋拥军说。

同样专注于细分领域,从一个科技团队成长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北京瑞莱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只用了四年时间。瞄准第三代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和应用,瑞莱智慧解决了“AI换脸”深度伪造技术滥用等多个人工智能领域的难点问题。

“通过小节点的突破,企业对市场的判断越来越清晰。”瑞莱智慧CEO田天说,目前公司已和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等在内的近百家大型企业机构开展合作,下一步将加快市场开拓,推动第三代人工智能安全产品在政务、金融、能源等领域应用落地。

受国内外环境影响,今年以来,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订单不足等挑战。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基础材料、电子元器件、高端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独特优势,与其他企业相比,表现出的发展韧性更足。

据工信部对1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跟踪显示,今年6月,2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订单量比上月增加。1月至5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8%,比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高5.2个百分点。

以创新赢市场小企业干成大事业

压力之下,稳健前行的背后,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笃定创新,稳扎稳打的持续投入。

工厂自动化产线上,一排排软体手一张一合,精准地抓起手机镜头金属外圈这一细小的物件——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的柔性夹爪,其模仿人手,让抓取动作可以像“人手抓握”一样精准可控。

对这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言,依靠创新,练就“独门绝技”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近两年,企业每年投在研发上的资金约3000万元,如今产品已远销二十个国家,应用在食品生鲜、3C电子、医疗器械、新零售等多个领域。

很多企业还在基础创新、原始创新上下足功夫。“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增长根植于自主创新的地基上,这要求我们勇闯‘无人区’,在基础理论与技术范式等方面取得变革性突破。”田天说,今年以来,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同比去年增长175%,产研人员规模翻倍。“只有基础创新的根基扎得越深,技术应用才会更广泛、更牢靠。”

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7月13日发布的专精特新第二季度监测指数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为203.98,呈现较大幅度的回升,同比与环比分别增长40.2%和30.1%。

整体来看,工信部数据显示,“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高于上市企业1.8个百分点。

“超六成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事产业基础领域,是创新重要策源地,有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研究员侯雪表示,随着稳经济政策加速落地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快速实施,企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动能加速释放,产出效率明显提升。

培育措施加码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加快优质企业梯队建设、运用好资本“助推器”、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服务……今年以来,从部委到地方落实落细一系列举措,推动创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政府的关注与支持。”田天说,公司硕士及博士占比超45%,今年以来,北京市政府对中小型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给予政策补贴、发放落户名额等支持,为企业吸引和稳定高端人才提供保障。同时专利申请、企业税收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

特别是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资金周转是一些企业面临的直接困难。“今年计划投入300万元用于研发,但4月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捉襟见肘。”江苏图灵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鑫说,关键时刻,南通工信部门的服务专员将最新政策送到企业——对符合要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全额再贷款支持,“短短几天,300万元低息信用贷款到位,及时补充了公司现金流,让企业研发投入有了底气。”

日前,工信部组织开展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将进一步围绕强化梯度培育、加强政策支持、开展精准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动态管理等方面加大培育措施,厚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沃土。

“越是面对复杂环境,中小企业越要坚持走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新颖化路线,努力在细分市场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指南来啦!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小巨人项目即将开始申报

申报指南详见

一、征集范围

支持对象

面向2019年1月1日前工商注册的,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有效期内),符合科技信用管理要求的本市非上市企业。分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与科技小巨人企业两类予以支持。

执行期限:

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

2.市级财政资金采取后补助支持方式,立项企业先行投入资金开展与创新能力提升直接相关的工作;在取得成果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按照不超过实施周期内相关研发支出20%的比例给予资助,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家。项目实施周期内,立项企业享受技术研发、科技金融、全球化发展、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上市培育等方面相关的科技服务。各区按照《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实施办法》(沪科规〔2021〕12号)有关要求给予配套资助。

申报主体要求:

1.申请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主要条件:

1)上年末企业研发人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制造类不低于10%,软件或科技服务类不低于30%;

2)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

3)企业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3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

4)申请前三年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或累计获得股权融资超过5000万元(或等值外币);

5)企业有良好的经营管理团队,健全的财务制度,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灵活的激励机制。

2.申请科技小巨人企业主要条件:

1)上年末企业研发人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制造类不低于20%,软件或科技服务类不低于50%;

2)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

3)企业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1亿元至10亿元之间;

4)申请前三年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或累计获得股权融资超过8000万元(或等值外币);

5)企业应有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实验室、测试平台等)、研发计划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含引进)、创新激励等运作机制和较完善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并有良好的经营管理团队,有较强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申报要求

除满足前述相应条件外,还须遵循以下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研究内容已经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重复申报。

3、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伦理准则,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4、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时,上传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

5、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6、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

7、区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区产业主管部门对所辖区内的申报单位进行在线审核,将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汇总后向市里推荐。

申报方式

1、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申请人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http://www.sh.gov.cn)–政务服务–点击“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进入申报页面,或者直接通过域名http://czkj.sheic.org.cn/进入申报页面:

_20220707191503-2964193

【初次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如尚未注册账号,请先转入“一网通办”注册账号页面完成注册),进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进行项目申报;

【继续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2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2年7月15日9:00,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2年8月3日16:30。

评审方式

采用第一轮通讯评审、第二轮见面会评审方式。

立项公示

上海市科委将向社会公示拟立项项目清单,接受公众异议。

咨询电话

服务热线:

021-12345

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附件: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申请书

申请书请扫二维码

_20220707191712-5332401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2022年7月7日

上企国协专精特新促进中心筹委会会议胜利召开

2022年7月1日下午,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钱振华一行莅临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首批国家级唯一的律师行业ISO卓越服务系列国际标准宣贯应用试点企业)出席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专精特新促进中心筹委会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上海标准化服务中心主任、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特聘副会长兼专精特新促进中心主任李德伟主持,协会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方加兴、协会会员联谊会秘书长马成、协会秘书处罗束演等到场出席。君伦高级合伙人金昌华律师、高级合伙人杨青律师参与接待。

8-9248478

会议伊始,钱振华会长上台致辞。钱会长首先感谢大家积极筹备协会专精特新促进中心的组建,并期待大家有好的想法并做深度交流。

11-4193458

随后,李德伟主任从专精特新促进中心基本情况、工作目标、人员计划、努力要点这四个方面做了工作计划汇报。围绕钱会长提出的“领中国之先、创中国之高、集中国之气、发中国之愿”二十字方针,表达了立志要做中国上海最专业的高质量专精特新服务平台的决心。

6-4674234

李主任随后邀请协会专精特新促进中心筹委会成员蓝箭、姚正琪、杜玉河、李明、李建忠、刘寅、张思荣、许虹、吴颖、陈慷、游逸等上台发言并谈自己对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服务的愿望。君伦“分享厅”中,一场有关落实专精特新国家政策的分享会如火如荼进行。

3-8844848
1-9089384
9-8004562
10-7788831

会议议程过半,在李德伟主任的主持下,钱振华会长、方加兴副秘书长、马成秘书长和罗束演女士继续围绕协会的发展和专精特新政策的实践展开讨论。钱会长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协会的悠长历史,他指出,协会基于挖掘企业的需求,更好服务中小企业的出发点,如今将目光聚焦在了专精特新政策并进行了相关布局及设想,非常期待协会专精特新促进中心的正式成立并对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2-8241140

会议最后,金昌华律师向来访贵宾介绍了君伦的“公司制”管理模式和“1+5+1”业务模式,并陪同大家参观了君伦办公环境,了解了“君伦空间”陈列的各项荣誉及著作。未来,期待君伦能与协会共同立足专精特新各项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4-6793732

上海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怎样更好发挥各区优势、彰显特色?

2011年国家工信部提出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计划,所谓“专”就是专业化和专项技术;“精”就是产品要精致、工艺技术要精深、企业管理要精细化;“特”就是产品或服务要有独特性;“新”就是自主创新。概括起来就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专精特新”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的中高端产业领域。

1-9679367


按照国家工信部的梯度培育计划,第一层面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二层面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止去年,由国家工信部公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4762家。在此基础上,再形成一批在全球同行业有影响力“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从去年起,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计划已上升为国家层面重点推动的一项战略。


在国家工信部公布的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中,上海有262家,占总数的5.5%,为全国各城市之首


表1:各城市“小巨人”企业数量

2-7284357

3-3672770

上海2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16个区的分布如下:

4-8660710

图片来源:上海市企业服务云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础和源头来自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也是国家工信部所称的第一层面。那么,上海目前各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情况怎样呢?

5-3070443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照规定,被评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有效年限为三年,三年过后需重新评定。为此,我们将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这三年评定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样本,来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2019年上海共有1769家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它们的分布情况为:

表3

5-6341453

从上表可见,数量上浦东、松江、嘉定、青浦、金山、奉贤位居前6名

二、2020年上海共有1236家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它们的分布情况为:

表4

6-5570601

从表4看出,2020年全市新增“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较上年减少533家,下降30.13%;从各区的情况看,16个区中15个下降,仅闵行增长31.19%,降幅最大的前6名为黄浦-72.22%,奉贤-69.53%,崇明-57.14%,青浦-50.92%,静安-50%,长宁-49.06%。

7-9958921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至2020两年全市累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5家,各区的分布为:

表5

8-2834719

从表5看,经过两年的积累,各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排名有所变动,位居前6名的区分别为浦东、松江、嘉定、闵行、青浦、金山,闵行进入,奉贤退出。

三、2021年上海又有1430家被评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它们的分布为:

表6

9-3484507

从表6看,最新一年评定的排名也有大的变化,其中前6名的区分别为闵行、松江、浦东、嘉定、宝山、金山;浦东第一次从第1名降至第3名;16个区中,有9个区比上年增长、1个区持平、6个区下降;与2020年16个区中15个下降,1个增长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增长幅度最大的6个区分别为黄浦140%、崇明122.22%、奉贤92.31%、闵行68.53%、宝山53.57%、长宁33.33%


经过三年的评定,目前全市累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435家,它们在各区的分布为(见表7):

表7

10-1607613

从表7看出,浦东在总量上仍居第一,如果从数量上划分,可分为三个梯次:400家以上为第一梯次,200家以上为第二梯次,其它为第三梯次。

通过对最近三年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这项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的“助力工程”,在上海得到了长足进步,也得到了可喜的成效,越来越成为各区经济的活力和动力所在,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骨干力量。


同时,从分析中也发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还存在新增企业数量增长趋缓、各区发展不够平衡和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
三年的数据表明,2021年、2020年新认定的企业数都小于2019年。也就是说,存量已经越来越少,需要在增量上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力气。根据要求,2019年认定的企业到今年为止,三年的有效期将届满,需要重新评定。从这两年经济面临的实际状况看,2019年认定的企业中有不少面临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已经歇业。所以,要高度重视对符合“专精特新”方向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各区、镇、街道和园区,要为它们在稳住经济大盘、恢复和重振经济中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争取2022年度有更多的企业脱颖而出。

第二,努力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结构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体系的政策、标准、协调由国家工信部提出和负责。所以,导向注重于制造业领域中的相关行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这是完全必要的。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不仅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更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包括商业、金融、专业服务业等等,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73.3%。因此,上海应该从实际出发,破除传统“上下对口”的“条向思维”,在现有“专精特新”标准基础上,研究制订符合上海实际、发挥各区优势、体现自身特色的综合性“专精特新”标准,以及相关的扶持政策。它既包括现有的制造业,也延展到服务业。相信这样的话,一定会有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出来。


第三,要更好发挥区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从数据看,目前7个中心城区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上,无法与9个经济综合性强的区相比的,主要原因除了本身区域适合制造业的空间短缺、制造业企业数量少外,很重要的是现有的“专精特新”标准,难以发挥这些区的产业优势。因此,建议在具有上海特色的“专精特新”标准下,7个中心城区可重点培育发展以服务业为特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个经济综合性强的区,其中8个可继续成为培育制造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主力军,浦东则可以充分发挥引领区的优势,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服务业两方面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率先走在全市的前列

【公示】上海市各区“专精特新”补贴合集-更新

区县补贴政策
浦东 新区对年度首次认定、新引进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按照上一年度研发费加计扣除额的10%给予资助。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最高资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最高资助金额不超过25万元。
虹口区市级首次认定奖励:10万元复评再认定奖励:5万元
崇明区市级首次认定奖励:5万元。
黄浦区对获得市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配套奖励。
嘉定区市级首次认定奖励:10万元
普陀区市级首次认定奖励:10万元复评再认定奖励:5万元
杨浦区区级首次奖励:3万元市级首次认定奖励:5万元杨浦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被认定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且在市级认定文件有效期内的,由区财政局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资助
徐汇区市级设定的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青浦区市级首次认定奖励:5万元复评再认定奖励:1万元
长宁区市级首次认定奖励:10万元;市级复审:5万;区级首次:3万;区级复审:1万
奉贤区首次认定:5万元;区级首次:3万;复审市级给:2万;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于生产经营发生的银行贷款,按照央行同期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不高于20%比例的利息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0万
宝山区市级首次认定奖励:10万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 万元
松江区市级首次认定奖励:20万元区级首次奖励:10万元;
金山区市级首次认定奖励10万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0万
闵行区区级首次奖励:5万元市级首次认定奖励:20万元市级复审:5万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0万

 上海市级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企业上年营业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原则上不低于15%,或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原则上不低于10%。

 (二)专项条件

1. 专业化
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某一产品的细分区段,在行业细分市场领域内处于全国前十名。


2. 精细化
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或先进知识,R&D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拥有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含1项)、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3项以上(含3项),或者近两年以来经过权威机构认定的市级以上专有技术1项以上(含1项),建立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或区(县)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上述内容符合其中一项即达标)


3. 特色化
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的特点。近两年内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具有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名牌明日之星等品牌、上海市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等称号。


4. 新颖化
拥有强大原创能力、创新活力和价值潜力,具有一定规模的估值和融资吸引力,适应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行为的改变,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发展特征。

工信部组织开展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今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培育措施包括强化梯度培育、加强政策支持、开展精准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动态管理等五个方面。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同时启动。

关于开展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企业函〔2022〕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现组织开展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围绕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带动、上下联动和持续推动,坚持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分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分类促进企业做精做强做大,加快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十四五”期间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下坚实基础,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培育措施  

  (一)强化梯度培育。各地要围绕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22〕63号,以下简称《办法》)要求,不断孵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并促进其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二)加强政策支持。围绕落实《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政策,建立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动的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在资金、人才、创新、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等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支持。

      (三)开展精准服务。强化融资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上市培育。加强创新服务,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广泛开展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优化发展环境。以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将培优和纾困一体化考虑,同步加大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力度,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创新生态。认真总结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注重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五)加强动态管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效期为3年。我部组织对入选满3年的企业进行复核,不符合条件或未提交复核申请材料的企业将予以撤销。有效期内如发现虚假申报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认定。


三、组织实施

  (一)申报要求

  1.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愿申请,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愿提出复核申请,相关申请均不收取任何费用,不需要也不建议通过任何中介机构辅助申请。审核坚持公平公正,企业只要如实填报,并提供资料即可。

  2.符合《办法》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关认定标准,相关概念需按《办法》附件4中“部分指标和要求说明”严格把握。

  3.对于已列为我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或产品的企业,不再推荐;对于与我部已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控股关系(持股/被持股比例超过50%)的企业,以及同一集团内生产相似主导产品企业,不予推荐。

  (二)关于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

  推荐和初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核和推荐工作。择优组织符合申报要求企业填写“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书”(附件1),初审核实后提出推荐意见。    

  审核公布。我部组织对各地上报的推荐材料进行审核。根据审核结果,确定并发布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三)关于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

  推荐和复核。复核工作以地方为主,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符合申报要求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填写“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申请书”(附件2),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复核材料要求。要坚持严标准、进行严把关,通过现场调研与材料审核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逐一审查、核实后,提出推荐意见。对于未通过复核的“小巨人”企业,也需说明原因。复核申请书及佐证材料留存备查。  

  审核公布。我部将组织专家重点从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合规经营、产业导向等方面,对各地复核推荐企业进行形式审核,视情况对企业进行抽查,确定并发布通过复核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为加强政策衔接,在该名单发布前,原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依然有效;在该名单发布后,原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自动失效,以该名单内企业为准。

  (四)申报方式

  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和复核采取线上填报与线下报送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与线下数据应保持一致。

      2.企业通过线上系统报送(zjtx.miit.gov.cn,技术支持电话:0571-56137700)。按照本通知列明的申报材料,自2022年6月21日至6月28日期间上传。

  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初审核实后,按要求报送纸质材料(佐证材料无需报送,妥善保管,留存备查)。

  (五)其他要求

  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把关,积极稳妥开展推荐工作,确保培育工作稳定可持续。

  请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于2022年7月12日前将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书纸质件(附件1),推荐汇总表(附件3)、复核情况汇总表(附件4,以上均为一式两份),邮政特快专递(EMS)至我部。

  附件:

  1.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书

  2.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申请书

  3.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汇总表

  4.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情况汇总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2年6月15日

「最新标准发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条件评价指标

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明确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价或认定标准。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认定标准,组织对企业申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实地抽查和公示。

一、认定条件

同时满足以下四项条件即视为满足认定条件:

(一)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2年以上。

(二)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不低于100万元,且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3%。

(三)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但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

(四)评价得分达到60分以上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近三年获得过省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五。

2.近两年研发费用总额均值在1000万元以上。

3.近两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6000万元以上。

4.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0强企业组名单。

二、评价指标

包括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四类十三个指标,评价结果依分值计算,满分为100分。

(一)专业化指标(满分25分)

1.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满分5分)

A. 80%以上(5分)

B. 70%-80%(3分)

C. 60%-70%(1分)

D. 60%以下(0分)

2.近 2 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满分10分)

A. 10%以上(10分)

B. 8%-10%(8分)

C. 6%-8%(6分)

D. 4%-6%(4分)

E. 0%-4%(2分)

F. 0%以下(0分)

3.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年限(满分5分)

每满2年得1分,最高不超过5分。

4.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情况(满分5分)

A. 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 长板”“填空白”取得实际成效(5分)

B. 属于工业“六基”领域、中华老字号名录或企业主导产品服务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3分)

C. 不属于以上情况(0分)

(二)精细化指标(满分25分)

5.数字化水平(满分5分)

A. 三级以上(5分)

B. 二级(3分)

C. 一级(0分)

6.质量管理水平(每满足一项加3分,最高不超过5分)

A. 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奖荣誉

B.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获得ISO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C. 拥有自主品牌

D. 参与制修订标准

7.上年度净利润率(满分10分)

A. 10%以上(10分)

B. 8%-10%(8分)

C. 6%-8%(6分)

D. 4%-6%(4分)

E. 2%-4%(2分)

F. 2%以下(0分)

8.上年度资产负债率(满分5分)

A. 50%以下(5分)

B. 50%-60%(3分)

C. 60%-70%(1分)

D.70%以上(0分)

(三)特色化指标(满分15分)

9.地方特色指标。

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结合本地产业状况和中小企业发展实际自主设定1-3个指标进行评价 (满分15分)

(四)创新能力指标(满分35分)

10.与企业主导产品相关的有效知识产权数量(满分10分)

A. Ⅰ类高价值知识产权1项以上(10分)

B. 自主研发Ⅰ类知识产权1项以上(8分)

C. Ⅰ类知识产权1项以上(6分)

D. Ⅱ类知识产权1项以上(2分)

E. 无(0分)

11.上年度研发费用投入(满分10分)

A. 研发费用总额500万元以上或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在10%以上(10分)

B. 研发费用总额400-500万元或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在8%-10%(8分)

C. 研发费用总额300-400万元或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在6%-8%(6分)

D. 研发费用总额200-300万元或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在4%-6%(4分)

E. 研发费用总额100-200万元或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在3%-4%(2分)

F. 不属于以上情况(0分)

12.上年度研发人员占比(满分5分)

A. 20%以上(5分)

B. 10%-20%(3分)

C. 5%-10%(1分)

D. 5%以下(0分)

13.建立研发机构级别(满分10分)

A. 国家级(10分)

B. 省级(8分)

C. 市级(4分)

D. 市级以下(2分)

E. 未建立研发机构(0分)

上海首次公布:2021年度1430家“专精特新”企业全部名单!

近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经专家评审和综合评估,发布了2021年度1430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这些名单是上海的重要企业,在各自领域内实力强劲,是各地招商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

2_01-1988914
2_02-3771959
2_03-6493819
2_04-3845242
2_05-8893988
2_06-2806899
2_07-5789646
2_08-9730995
2_09-5619290
2_10-8410379
3_01-1408355
3_02-2260422
3_03-7073186
3_04-8084344
3_05-6739173
3_06-6940506
3_07-4102858
3_08-1759554
3_09-6242320
4_01-2966266
4_02-6766418
4_03-5906512
4_04-4080780
4_05-1707594
4_06-1047512
4_07-2791955
4_08-2420662
4_09-9756346
4_10-1242491
5_01-6706216
5_02-2155957
5_03-6794240
5_04-1870214
5_05-3180931
5_06-5657166
5_07-4042890
5_08-5593943
6_01-4878668
6_02-1442174
6_03-7679326
6_04-9923753
6_05-6877166
6_06-9671036
6_07-7237018
6_08-2018649
7_01-4731270
7_02-1542801
7_03-1545660
7_04-3295675
7_05-9784958
7_05-5721691
7_06-4456956
7_07-5666430
7_08-1808264
7_09-5701118

“全力抗疫•一起益企”上海市嘉定区科创企业专精特新公益宣讲线上直播专场活动圆满举办

4-2272549

为进一步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进上海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2022年5月26日下午,上企国协携手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共同主办《全力抗疫、一起益企》上海市嘉定区科创企业专精特新公益宣讲线上直播专场活动。

参加本次直播活动的主讲嘉宾有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钱振华、上海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赵广君(正处级)、嘉定区科委主任谢东升、上海市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副主任顾月明、中国外交部南南合作促进会上海办事处主任、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洪涌清、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科创领军人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忠、国策智库专家、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上海标准化服务中心主任、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专精特新促进中心主任李德伟、“专精特新”企业评价体系专家委员会主任兼评价体系撰写者姚正琪、嘉定科创中心陆松涛。

1-6563811
6-1766539
8-8783865
10-1418695
11-7667219
7-4070352
9-2141446
684be140bfed7c375b9af38849ed9a2-1154315

本次直播活动,云集各方专精特新资深专家及领导,从专精特新企业的申报条件、体系评价,专精特新企业应具备的“工匠精神”,专精特新科创版企业如何走向资本市场,以及知识产权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性等众多方面为在线的企业家们做细致解读。

疫情当下,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困境,上企国协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将进一步落实政府相关政策,同时倾听企业诉求,为疫情中的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高品质道路提供指引与帮助。

                                                        

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参与国内首批工匠精神系列团体标准审定会

【编者按】 5月20日,由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参与编写的《工匠精神培育指南》、《工匠精神评价指南》,通过国家相关单位组织的以视频会议方式进行的审定。协会协会副会长李德伟作为起草单位之一,做了相关解答。

2022年5月20日,由深圳大学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和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组织起草的《工匠精神术语》、《工匠精神培育指南》和《工匠精神评价指南》工匠精神系列团体标准以视频会议方式进行,会议成立了审查专家组,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总工会、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维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华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前海产业智库、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和社团的起草组成员近30人参加了审查会。

_20220526094414-7495466

审查专家组听取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深圳大学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刘伟丽院长代表起草组对工匠精神系列团体标准的编制背景及过程的汇报,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详细审查。最后专家们一致同意该标准进入报批环节,要求标准起草工作组进一步修改完善文本,按相关程序进行审批发布。评审专家建议,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要继续研制工匠精神领域的其他相关标准,完善工匠精神标准体系建设。

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工匠精神”以来,国务院陆续印发有关文件提出鼓励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提及:“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强国必须先强质。追求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的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必须把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作为强国战略的两大支柱。充分证明工匠精神在我国有深厚的传统基因,我们应该回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当中,去提炼和梳理属于我们自己的工匠精神,并将之传承和延续下去。一国之产品质量,往往被视为一国之文明程度;一国产品之信誉,往往是一国之国民尊严。

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钱振华会长指出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高品质发展,使新成立的专精特新促进中心能领中国之先、创中国之高、接中国之气、发中国之愿,为上海八十多万相关联的中小企业树标杆、立楷模,需要工匠精神。而专精特新企业没有工匠精神,是不可持续的,对于目前浮燥的中国社会问题,来一次工匠精神的革命很有必要。未来上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将在工匠精神方面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