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时政要闻

“中国确立领先地位!”

环球时报今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日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从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日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从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报告称,自2013年以来中国排名持续稳步上升,确立了作为全球创新领先者的地位,且每年都在向前十名靠近,这“凸显了政府政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促进创新的持续重要性”。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中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专利数量高于日本、德国和美国,如按专利总量计算则更令人印象深刻,单位GDP的商标和工业设计数量也是如此。不过在研究人员、高等教育入学率等指标上,中国仍落后于德国和美国。

从创新集群的地理分布来看,今年全球前十名与去年类似,只有微小变化。深圳-香港-广州和北京分别位列全球前100个创新集群的第二和第三名,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日本东京-横滨集群,而上海排名第八。排名前100的集群中,中国有19个,仅次于美国的24个,但中国的集群在科技产出方面的增长最为显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每年发布一次,对132个经济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排名。与过去几年一样,瑞士、瑞典、美国和英国的排名继续领先,分别位列一至四位。今年进入前十名的还包括韩国、荷兰、芬兰、新加坡、丹麦和德国。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介绍,新冠疫情对各国生活和生计造成了巨大影响,但许多行业都展现出惊人的韧性,特别是那些注重数字化、技术和创新的行业。软件、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硬件和电气设备以及制药和生物技术等行业的企业加大了创新投资和研发力度,而运输和旅游等行业则遭受严重打击。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疫情期间许多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创新投资,科学产出、研发支出、知识产权申请和风险资本交易继续增长。这说明人们日益认识到,创新对于战胜大流行病以及确保疫情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工信部徐晓兰:11家500强下放8000亿订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民企或迎来又一个春天

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宣布了这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创业是一条极其艰难的路,常用的比喻是九死一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简直是十死无生。 

不过,这一状况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正迎来下一个春天。

 1月,中央财政100亿元支持1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3月,银保监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

4月,“十四五”规划、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高层文件和会议中,先后提出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横空出世,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这一系列政策表态,让中小企业,尤其是代表着“高精尖”或“专精特新”的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与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中,各大相关主体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探讨。 

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单立坡主任介绍,将加大中小企业采购力度,面向全球中小企业,共同发布2022年度产品和服务采购需求,总额达到8263亿元。

徐晓兰称,下一步将支持龙头企业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为纽带,推动大中小企业合作,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兴产业生态。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正在蹚出一条全新路径。

1631952549024-4288653

小企业大能量

中国的产业创新在哪儿?答案就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顾名思义,“专精特新”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话语权。

1631952551093-3214338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评定办法。资料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浙商证券研究所)

今年年初,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将安排100亿元以上,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按照工信部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形成“百十万千”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1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

前不久刚刚宣布设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是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如你所知,发展“专精特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为何如此重视中小企业?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看来,企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创造者,企业繁荣是国家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基础。其中,中小企业是主体,是提供就业的主渠道,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造就大企业的蓄水池。

此外,“专精特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

中国虽然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但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既有基础装备和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产业链上“断点”“堵点”较多,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杀手锏技术的问题,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完整成为“卡脖子”问题的根源。

而“专精特新”的灵魂就是创新。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连接“断点”、疏通“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最大限度解决“卡脖子”难题。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截至7月底,我国4600多万户企业主体中,中小企业占比90%以上,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

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也带动了市场风向的转变。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小市值企业市场热度在提升,专精特新概念股成为市场风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成为眼下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重要资产。

数据显示,A股“小巨人”们在创收水平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311家企业上半年营收平均增速超过了50%,平均净利润增速高达110%。

“中小企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表示,今后十五年,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中国要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分阶段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助推中国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1631952551585-5437109

“链长”直击中小企业痛点

“企业必然会经历初创、求生、生存、发展和壮大几大阶段”,在高峰论坛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仕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江河根据自身经历,将企业的发展分为这几大阶段,他认为,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

在文江河看来,企业初创阶段还是比较轻松,战略定位、团队建设、经营预算等,在规划时已经完成,只需把它形成纲领,植入思想,因此这一阶段制度建立和健全制度是比较重要的,包括管理体系的建设等。

而到了求生阶段,就与初创阶段有很大区别。“大大小小的疏漏,各种救火,再到人力资源的问题,经营要素的匮乏。

初创企业的供应商也不相信,银行也不搭理,还会碰到很多陷阱,买货都会买到假货。最重要的还是面对竞争的时候,初创企业没有足够优势,每一个项目都会遭到同行碾压式打击。”文江河曾在此阶段一个月吃40桶方便面,“只是想填饱肚子而已”。

而在生存阶段,除了大量科学规范化的提升之外,财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这一时期所有的开支成本,所有的税费负担都大量增加,人为和客观的不规范也大量出现。另外企业和品牌形象的建设,会涉及到各个系统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另外,文江河认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唯一驱动力就是创新。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的创新,在商业模式,包括在生产工厂的流程方面都包含了创新。创新的目的是成为“单项冠军”或“配套专家”。

而与其说是创新问题,深究下去,更重要是融资难的问题。“现在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已经好了很多,但是普遍中小企业融资还是挺困难”。

整体看来,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无论是资金、技术、市场、人才方面的制约,还是比如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费增长、人工成本增长等,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这其中的许多问题,并非中小企业本身就能解决。

那么应当如何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的痛点?

徐晓兰指出,着力构建产业生态,是下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做优做强的重点措施之一。

工信部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建链、补链、固链、强链、延链,推动中小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支持龙头企业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为纽带,推动大中小企业合作,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兴产业生态。

这些经验有迹可循。黄埔是广州市的11个行政区之一,全区五项的主要指标排名全国经开区第一,其也是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

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党组书记、代理区长冼银崧认为,以产业龙头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是重要方式之一。

以百济神州为代表,5000家医药健康企业集聚城市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以粤芯芯片为代表,近百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以小鹏汽车现代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此过程,以“生态链”闻名的小米也有发言权。根据小米集团2021年Q2财报显示,小米当前投资生态链企业超330家,账面价值579亿元,同比增长57.3%。

“五年投资100家生态企业”,雷军当年豪言壮语不仅兑现了,还超额完成,这一过程中,就在无形中助力了多家中小企业的发展。

王翔告诉mba周刊,“我们一直认为,全球的产业链要协作,一个手机有十万件专利,没有一个企业能独立完成,都是依赖全球的技术和产业链合作,所以我们致力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大企业没有中小企业也活不下去。”

大企业发挥“链长”的带动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基于市场化的手段扶持小企业,实现大小融通发展,正在成为大趋势。

1631952551831-5847595

“大带小”新机遇

大与小,新型与传统,并不是对立的两面,两者合作过程其实是一个互相赋能、共赢共创的过程。

近年以来,大企业频频发挥“生态链”的作用。

“生态是一个舰队的概念”,王翔在接受盒饭财经采访时表示。而从一家用互联网思维做高性价比手机的终端公司向物联网航空母舰转身,先后打造三条链布局。

第一条,供应链。也是小米初期所谓的“生态链企业”,2014年天津金米成立,开始围绕手机周边进行投资,被投资企业为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可穿戴设备和出行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在小米之家以及有品商城等渠道销售。这个时候的小米主要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构建生态圈。

第二条,产业链。随后,小米不局限于生态链产品企业的投资,开始将目光放到供应链上下游的横向产业中。如半导体,除了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开始自己造芯外,小米还投资了乐鑫科技等优秀的芯片企业,并于2017年成立长江产业基金,专项投资芯片研发企业,紧随国产化趋势。

第三条,场景链。从2021年宣布造车后,小米在个人物联网、家庭物联网、车联网、卫星互联网这四大物联网场景的布局初步成型。(国金证券的报告《 从小米生态链看物联网投资机遇》)

1631952552179-9638892

(小米生态链发展路径,资料来源:国金证券)

小米“链”逐渐升级,其生态企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据了解,过去十一年,小米一方面在采购环境,积极采购中小企业优质产品,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使用,帮助中小企业产品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在生态布局的领域里边,从2014年开始孵化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对国内优秀科技创业者倾囊相授,把小米经验和小米模式告诉这些创业者,把小米对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和要求,传递给这些生态链企业,帮助他们快速过渡创业初期进入发展快车道。

“发挥大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既是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王翔说,小米此次向中小企业发布的采购额总计1539亿元。

京东则于2020年启动全国性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满天星计划,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降成本、拓销路、数字化应用、人才培育等多种手段打造长链的服务模式,在输血的基础上实现中小企业的自我造血。截止目前,京东企业业务已服务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超过了2.7万家。

宝洁也是世界上拥有供应商最多的公司之一,在原料、设备、物流、分销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多的合作伙伴,其中有1000多家是中小企业。“我们坚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要进行同样的商业合作规范,强调业务操作方方面面的合法合规,同时也帮助中小企业能够优化运营的能力,毫无保留的在质量标准,在库存控制,在上下游供应管理,在信息和关键资产的保护等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培训,分享经验。”宝洁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许敏在高峰论坛上提到。

从2018年开始,中国建设银行也通过数字普惠模式,开始扶持助力小微企业。至2021年8月,贷款余额达到了1.82万亿,整个普惠的市场融资是17.8万亿,达到了10%,服务的客户数接近200万户,接近市场客户数总量的7%。2020年,还建设了一个孵化生态孵化平台“创业者港湾”,扶持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当然,中小企业也同样“反作用”于大企业。

中小企业对全球价值链的作用可谓“唇亡齿寒”。2020年3月,疫情期间,中国美国商会显示,81%受访会员企业表示中小企业对其年收入的贡献接近一半,36%的受访企业表示它们在华供应链中至少四分之一的商业伙伴为中小企业。对于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来说,它们与中国中小企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中小企业是促进就业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是优化稳定供应链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单立坡主任说。

大企业和小企业打破围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价值共创过程。

当前国家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时代召唤之下,大企业带着其核心竞争力,融合生态,在整个的生态系统当中提供最佳的创新和技术,不断升级智能制造。

同时无论是产业上游还是下游的合作伙伴,无论是跨行业的其他类型的企业,都能通过近距离的接触了解龙头公司的运营、供应链的构建、组织、文化、人才培养系统。

相信随着大企业以实际行动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让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中小企业的春天,将很快到来。

北交所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明确:50万!创新层门槛降至100万,门槛双降有何影响?

个人投资者门槛50万,机构不设资金门槛,北交所最大悬念在17日晚间揭晓。与此同时,市场在中秋节前夕也迎来了新三板创新层门槛再降的政策“大礼包”。

当天晚间,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个人投资者准入的资金门槛为证券资产50万元,机构投资者准入不设置资金门槛;全国股转公司同步修改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创新层投资者准入资金门槛由150万元调整为100万元。

准入门槛与投资者参与度、市场流动性直接挂钩,是新三板市场最为核心的指标之一。降门槛以引入更多的投资者,也是业内长期的呼吁。此次,创新层投资门槛在2019年之后再度调降,北交所门槛与科创板齐平。

“政策力度足够大,落地速度超预期。水到渠成的感觉,整个板块一下就通了。”国融证券股转业务部总经理于宝亮对第一财经表示。

“我们原以为可能要在北交所开市运行半年后再降门槛。”金长川资本董事长刘平安也对记者表示,政策推进速度远超市场预期。

门槛大降,将带来多少投资生力军?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对记者表示,门槛降至50万起,直接带动投资者人数成倍增加。“预计合格投资者人数将从目前的约170万,增长到500万以上。”

水到或渠成?流动性料将缓解,机构是否将打消顾虑、进一步谋求入局?

1-2315309

▲北交所9月17日消息(资料来源:北交所官网)

北交所50万、创新层100万

“投资者门槛,是长期困扰新三板市场的问题,业内呼吁了相当长的时间。”太平洋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王晨光对记者表示。

北交所设立后,市场普遍预计,投资门槛会再降。记者此前了解到,业内对于门槛敲定为50万或30万存在猜测,降至50万对标科创板,被认为几率更大。

答案在9月17日晚间揭晓。北交所发布的《管理办法》明确,个人投资者准入的资金门槛为证券资产50万元,机构投资者准入不设置资金门槛。需要说明的是,规则发布后至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交易前,投资者参与精选层股票交易仍需满足100万元证券资产标准。

北交所“20个交易日、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准入标准,与上交所科创板标准一致。

股转公司同步修改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创新层投资者准入资金门槛由150万元调整为100万元。

王晨光认为,创新层门槛同步修订,体现了新三板和北交所的联动关系。

“在时间上高于精选层的10个交易日,在财务门槛上低于精选层的100万元,这保证了新三板、北交所和沪深交易所之间各板块间门槛的适度错落化,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差异化发展。”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记者表示。

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年,新三板投资门槛持续调降。

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于2019年底启动,彼时,全国股转公司修改后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中,对于精选层、创新层和基础层的投资者“门槛”分别规定为100万、150万和200万。与此前新三板500万准入门槛相比,已有大幅松动和改善,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新三板内部三层之间的投资门槛差距。

新三板内部三层之间“阶梯式”的门槛准入条件也由此形成,新三板深改中提到的“实施差异化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得以体现。

3-5828713

▲北交所个人投资者门槛相关规定(资料来源:北交所官网)

投资者户数倍增,流动性紧张料缓解

门槛调降,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参与者数量将大幅提高,投资者情绪得到提振。

“北交所的投资者门槛,是市场特别是投资者最关心的焦点,这也决定着未来北交所一、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周运南说。他认为,一定数量的上市企业、一定数量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是一个新证券市场开市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定数量的上巿企业,通过精选层的平移直接满足了。而一定数量的投资者,可能仅仅通过平移精选层的合格投资者是远不能满足的。”其表示。

此次修订后,最新的合格投资者准入标准为,北交所个人投资者门槛50万,新三板创新层100万、基础层200万。

市场普遍预计,投资者户数将呈现倍数增长。

安信证券诸海滨团队称,考虑到北交所特精专新的定位和吸引力,预计开通北交所户数或在332万户至789万户之间。

“预计创新层开户数也将有大幅度上涨。投资者户数叠加市场规模提升,精选层流动性有望迎来较大改善。”其表示。

科创板数据提供了参考。诸海滨援引数据并分析称,投资者户数方面,截至去年底,新三板个人投资者户数为165.8万户。此次北交所准入门槛与上交所科创板一致,按照上交所2020年末投资者持仓结构数据来看,50万市值以上的投资者户数有332万户。

“再考虑到深交所市值及投资者在银行体现其他金融资产,符合这一标准的投资账户数将更多。实际上,截至2021年7月,门槛同样为50万的科创板累计开户数已达789万户。”他说。

有私募机构人士也预计,新三板未来的投资者户数水平不会低于科创板。

此外,精选层此前已引入公募基金等机构账户,分析人士认为,该部分的绝对数量也会有增加。

风险收益并存,投资者辨别能力受考验

降门槛的更长远影响在于,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的担忧或将消减。

机构账户是长期稳定资金的重要来源,有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水平,提升投融资功能。门槛降低,机构入市积极性提高,市场流动性将会得到大幅改善。

“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资金结构,让长线资金进来,比如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等。因为北交所解决了这些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制度性障碍。”刘平安说。

“对投资的影响,不用再担心市场的流动性不好了。公司估值会提高,流动性会得到根本性改善。”从私募参与角度,他谈到。

“之前精选层100万门槛,三板投资者开户数近200万,但真正参与交易的我们预计在30万左右,流动性依然是个问题。”有私募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也指出,对于一二级市场投资,关键还要看企业质地和成长性。

王晨光认为,投资者门槛降低,带动流动性改善、企业估值提升,但中长期来看,企业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其本身质地的是否优良、持续成长性如何。

“从这个角度来说,某种程度上,门槛降低是一把双刃剑。降了门槛,中小投资者有望参与进来。但也要看到,部分科技创新型的中小市值公司,投资风险较大,投资者要增强辨别能力。总体而言,收益和风险并存,考验投资能力。”他说。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世界第一 数字经济势头正劲

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十一年世界第一

  记者13日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接近30%。作为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工信部统计显示,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0年,我国已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领域的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工业领域企业有73家入围,比2012年增加28家,“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攀升。

  ——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奋斗者号”“北斗三号”……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总数、研发经费支出均比2012年翻了一番,有效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了两倍多。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成套装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跻身世界前列,我国制造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制造业产业结构加快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0年的15.1%;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8%提高到33.7%。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47.1%,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广泛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5G基站、终端连接数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2年的24.6%提高到2020年的52.1%,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由48.8%提高到73%。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我国5G终端连接数近4.2亿

数字经济势头正劲

  国新办9月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

农村通信不再难

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超99%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从百兆提升到千兆,光网城市全面建成;移动通信从4G演进到5G,实现网络、产业、应用全球领先。

  农村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99%。网络应用从消费向生产拓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网络购物、在线学习、远程办公等成为工作生活新方式。

  截至8月,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103.7万个,全球占比超70%;5G终端连接数近4.2亿,全球占比超80%。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说,我国企业声明5G标准必要专利数、国产品牌5G系统设备出货量、芯片设计能力等方面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1—8月份,国内5G手机出货量达到1.68亿部,同比增长80%。尤其是8月份,5G手机占比已经提升到74%。

  据介绍,5G基站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市、95%以上县城城区和35%乡镇镇区,打造了上万个5G应用创新案例,尤其是在媒体、医疗、交通、教育等行业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

  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协同研发设计、无人智能巡检、数字工厂、智慧矿山等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在工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赵志国说,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600个,覆盖电子设备制造等22个重点行业,形成了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等一批典型场景应用。

  下一步,要夯实网络基础、拓展应用场景、优化生态环境,推动5G网络建设和应用再上新台阶。在5G网络建设上,坚持适度超前、全面推进,加快向乡镇覆盖延伸。深化5G共建共享,推进异网漫游。通过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5G覆盖,尤其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高校、医院这些特殊场所加大重点覆盖,提升5G服务体验。

  在优化生态环境方面,推进面向行业应用的5G芯片、模组、终端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制造业大国地位巩固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提至近30%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显著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介绍,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体现在:体量大,2012年到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体系完备,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竞争力增强,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

  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重大工程捷报频传。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重大装备制造实现新跨越。大国重器亮点纷呈,首艘国产航母列装,C919大型客机试飞,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峡垂直升船机投运,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钻井平台建成运行,中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据介绍,我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电子信息产业、信息通信业发展方面,到去年,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2.1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8.2万亿元,电信业务收入达1.4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72倍、3.27倍、1.26倍。

  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到6月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3.7%和73.7%,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必将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

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

  “十三五”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化解过剩产能取得重大成果,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钢铁行业去产能1.5亿吨目标。

  与此同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十三五”进一步下降16%。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制造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9.7万亿元、21.7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19万亿元和37.4万亿元;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工业领域企业有73家入围,比2012年增加28家,增幅非常大。

  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十分活跃,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图解上海市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资委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上海市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未来三年,上海将不断创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高本市工业软件的研发能力,实现产业提升的跨越式发展。到2023年,本市工业软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产业创新生态持续完善,基本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创新高地。

1-5363075
2-1288051
14-1234075
4-2186115
5-5909976
6-7965745
7-2144697
8-4436941
9-8050612
10-3300673
11-9092165
12-5067245
13-3604018

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有多牛?数量超过3000家,一批标杆型企业正在涌现

CFIC导读

◆专精特新企业正进入发展快车道。上海“专精特新”企业都潜伏在哪里,发展如何?有什么特点?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获悉,目前,上海市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3005家,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2家。这是一群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示范企业,代表着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专精特新企业正进入发展快车道。上海“专精特新”企业都潜伏在哪里,发展如何?有什么特点?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获悉,目前,上海市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3005家,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2家。
这是一群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示范企业,代表着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专精特新”企业在哪里?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数据显示,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户均年销售收入超过2.9亿元,户均利润总额超过1550万元。从运行监测情况来看,“专精特新”企业产值、收入、利润增速均超过上海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专精特新”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的企业共603家,占20%,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专精特新”企业75家。


从行业看,上海“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占27%,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和装备制造占28%,文创、涉及、科研、教育等专业服务业占15%,新材料占10%,生物医药占6%。


其中,新阳、安集、翱捷、升翕光电等集成电路企业致力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上阀、福尔欣等传统产业积极研发高附加值产品,逐步进入产业链中高端。


不少“专精特新”综合实力提升较快,一批标杆型企业正在涌现。比如,柏楚电子、之江生物、至纯科技等优秀上市公司,澜起科技、韦尔半导体、华峰超纤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都成长为行业标杆。


此外,优刻得、摩贝网、爱回收、声网等“独角兽”企业近年来也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中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代表。


还有不少企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彰显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比如,捷诺生物是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证企业,捷瑞生物累计供应检测试剂盒核算探针4000万人份,护理佳携手“上海市企业服务云”供应“一次性口罩垫”,宝鸟、赞瑞快速转产生产隔离衣,沪工股份、中科新松、普利特快速研发口罩材料配方和生产设备。


追求创新是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的最大特色。数据显示,上海“专精特新”企业中,316家企业设立了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院士工作站;1096家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不低于10%,户均发明专利拥有量6件,户均实用新型及软著拥有量49件;483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名牌商标等品牌称号。

强化融资服务:逾960家企业获得资金扶持
自2011年开始,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见》《上海市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等配套文件,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目前,上海在支持“专精特新”发展方面已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包括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等。


数据显示,2017年3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上海市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和9家商业银行,推出“千家百亿信用担保融资计划”,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单户300万元,最高1000万元的无抵押担保贷款。2020年全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达2011户322.5亿元;各类科技信贷产品惠及950家企业66亿元。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出专精特新企业信用贷款贴息等政策,累计支持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962家,支持金额3500万元。


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海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自2016年起,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与上海市科协合作,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提升创新能力。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46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含服务中心)中,已有211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45.5%。


此外,2016年起,上海还实施“专精特新与经信系统工会共享计划”,支持2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500多个产品进入工会,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开展“大手牵小手”走进央企系列活动,对接航天八院、国药、商发、上海电气等大企业16家,发布大企业创新需求100余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进入央企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

到2025年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左右
记者从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获悉,目前,上海正在制定《上海市“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将加快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中小企业。
一是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全年受理,分批发布”的机制,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二是加强融资服务,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母基金等投资基金的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


三是强化精准服务。引导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创新和技术、数字化赋能、工业设计、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最新出炉的《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要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分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增强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基础领域和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2025年,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左右,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左右。

工信部:计划3-5年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作 者丨夏旭田

编 辑丨杜弘禹

9月8日下午,在“培育新型实体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内部研讨会”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罗俊章指出,目前工信部已经培育了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计划在3-5年内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他指出,中国正在涌现出一批深度扎根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经济企业,形成新型实体企业,后者将助推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_20210912091127-1958700

图:“培育新型实体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内部研讨会” 21世纪经济报道夏旭田拍摄

上述研讨会上,罗俊章表示,中国市场主体1.46亿,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不过40多万,中小企业多达4000多万。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养。

“今年已经是第三批了,也是最多的,第一批297家,去年第二批是1500多家,今年是2730家,总共是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的企业11万多家。”

他介绍,工信部计划在3-5年内培育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百十万千”梯度培育的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断做优、做强,催生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补短板、锻长板的单项冠军或者配套专家企业。

他介绍,根据其对中小企业开展的调查,当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在资金、人才、市场和信息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困难。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留不住人才、融资难、转型升级难等问题。

“资本的无序扩张和平台抽成、推介费高企,对中小企业来说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压力,加上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企业海运费大增,人工成本也在增长,中小企业压力更大了。”

罗俊章称。

同时,他也指出,近来来中国正在涌现出一批深度扎根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经济企业,形成新型实体企业,这些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等手段,带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融通发展。

“比如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京东发布的‘满天星计划’,通过降成本、拓销路、人才培养等多种手段,可以助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融通发展。”

他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在推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将采取六项措施。

一是健全政策体系。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中国已经制定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各地将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当地的条例;针对中小企业被拖欠账款的问题,下一步将认真落实《中小企业账款支付条例》,此外,中国还将推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的落地。

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罗俊章介绍,目前每个省、各个地市都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国有近两千家事业单位,这些服务机构要有标准,下一步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将制定中小企业质量服务标准,提升中小企业服务的质量。

三是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对于大型企业资本无序扩张、平台抽成高企等问题,要加大监管的力度,要注意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关注中小企业的获得感。

四是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机构都有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优惠的任务,但实际上执行起来难度比较大。下一步可以考虑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如,大企业在供应链上可以和银行合作,前者了解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五是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通过“百十万千”梯度培育的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他介绍,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原来说的是1000家左右,现在数量提升了,第一批是700多家,第二、三批都是六七百家,总共近2000家。”

六是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一些发达地区,比如浙江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省的‘一号工程’,我们要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还不够,在这方面,京东等新型实体企业在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罗俊章说。

上述研讨会上,罗俊章表示,中国市场主体1.46亿,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不过40多万,中小企业多达4000多万。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养。

“今年已经是第三批了,也是最多的,第一批297家,去年第二批是1500多家,今年是2730家,总共是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的企业11万多家。”

他介绍,工信部计划在3-5年内培育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百十万千”梯度培育的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断做优、做强,催生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补短板、锻长板的单项冠军或者配套专家企业。

他介绍,根据其对中小企业开展的调查,当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在资金、人才、市场和信息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困难。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留不住人才、融资难、转型升级难等问题。

“资本的无序扩张和平台抽成、推介费高企,对中小企业来说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压力,加上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企业海运费大增,人工成本也在增长,中小企业压力更大了。”

罗俊章称。

同时,他也指出,近来来中国正在涌现出一批深度扎根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经济企业,形成新型实体企业,这些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等手段,带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融通发展。

“比如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京东发布的‘满天星计划’,通过降成本、拓销路、人才培养等多种手段,可以助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融通发展。”

他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在推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将采取六项措施。

一是健全政策体系。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中国已经制定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各地将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当地的条例;针对中小企业被拖欠账款的问题,下一步将认真落实《中小企业账款支付条例》,此外,中国还将推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的落地。

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罗俊章介绍,目前每个省、各个地市都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国有近两千家事业单位,这些服务机构要有标准,下一步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将制定中小企业质量服务标准,提升中小企业服务的质量。

三是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对于大型企业资本无序扩张、平台抽成高企等问题,要加大监管的力度,要注意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关注中小企业的获得感。

四是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机构都有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优惠的任务,但实际上执行起来难度比较大。下一步可以考虑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如,大企业在供应链上可以和银行合作,前者了解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五是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通过“百十万千”梯度培育的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他介绍,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原来说的是1000家左右,现在数量提升了,第一批是700多家,第二、三批都是六七百家,总共近2000家。”

六是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一些发达地区,比如浙江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省的‘一号工程’,我们要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还不够,在这方面,京东等新型实体企业在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罗俊章说。

北交所上市,你所关心的问题回答都在这里

问一 新三板与北交所是什么关系?

习总书记9月2号晚上宣布成立北交所,9月3日北交所就已完成工商注册,真是兵贵神速,北交所采取公司制,全名是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股转公司”,即新三板)的全资子公司。业内已经习惯将新三板的主管机构股转公司等同于新三板,因此,广义的新三板(大新三板)包括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原精选层);狭义的新三板(小新三板)只包括基础层、创新层。

从隶属关系上,可以理解为精选层改名为北交所。北交所、创新层、基础层仍然都在股转公司旗下,但不只是改名,还配套有政治和法律地位的提高,精选层的公司是未上市公众公司,平移到北交所后,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公众公司。

_20210910202407-8923776

大新三板、小新三板、三大交易所关系图解

一句话总结

大新三板(股转系统公司)大就大在包括了北交所,而上交所、深交所是在交易所下面包括了不同“板”(主板、创业板、科创板)。

问二 不通过新三板能上北交所吗

作为内地交易所的“三胎”,北交所的出世让很多人蠢蠢欲动,但“三弟”也是有门槛的。

北交所虽然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但是若想成功在此上市,需要先在股转系统(即新三板)挂牌,挂牌满一年,且进入创新层后,才能申请北交所上市。对于还没在新三板挂牌或者已经摘牌新三板的企业,要想在北交所上市,必须得先经过新三板基础层或创新层“镀金”或“中转”。

_20210910202603-6226299

一句话总结

北交所只接受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申请上市。

问三 哪些企业可以在北交所上市?(上市条件)

(1)现在的精选层公司全部平移(划拨)到北交所:原来计划的精选层向科创板、创业板的新转板是一个还没开始就要结束的故事,正在被平移北交所这个更加浪漫的故事所取代。以后的新转板是指创新层向北交所的转板。

(2)创新层公司转板:北交所IPO上市的条件等同于此前已经公布的“精选层公开发行条件”,因此原来公布的升入精选层的基本条件仍然适用。

概括起来,北交所的上市需要达到以下四类条件:

第一类:前提条件,即在新三板连续挂牌满12个月,已经在创新层;

第二类:可选条件,即以下四套标准四选一,据内部消息,实际条件高于公开条件:

_20210910202825-8304508

北交所上市的“财务+市值”条件

注1:①净利润是指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包括少数股东损益,并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第三类:公众化条件,如下:

(一)最近一年期末净资产≥5000万元;

(二)公开发行的股份≥100万股,发行对象≥100人;

(三)公开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3000万元;

(四)公开发行后,公司股东人数≥200人,公众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股本总额的25%;公司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公众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股本总额的10%。

第四类:规范性条件,这类条件对于各板块公众公司要求都相似,包括:主体资格合规且稳定、公司治理良好、无明显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公允、业务体系独立完整、股权清晰等。

(3)基础层公司:若符合创新层的条件,可以在每年的5月,也即年报公布后的第一周,由督导券商申请转层,进入创新层。然后参照上面的创新层申报上市要求。

一句话总结

北交所的使命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但这里说的中小企业其实并不小,你回想一下原来深交所中小板的“中小企业”是不是很小。

问四 如何认定“专精特新”企业?

北交所更重要的职能是为“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股权融资、IPO融资、上市后再融资)服务,那么如何认定“专精特新”企业呢?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四大特征的中小企业,即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中小企业,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各地工信厅(委局)、经信厅(委局)、中小企业协会等。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申报级别还分为市级“专精特新”、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四大类,其认定标准逐级提高。以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为例:

_20210910203027-7713162

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7月19日工信部发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总共有213家新三板公司入围名单。从所属分层来看,有6家精选层企业,分别是:星辰科技、德瑞锂电、万通液压、观典防务、长虹能源、泰祥股份;71家处于创新层,包括中讯四方、巨峰股份等;136家处于基础层,包括木链网、南麟电子等

一句话总结

北交所还没有明确如何认定“专精特新”企业,可先参照地方和工信部的认定标准。

问五 北交所的公开发行上市(IPO)流程是怎么样的?

北交所IPO实行注册制,即北交所审核+证监会注册(请注意:注册制并不是不审核,而是审核权下放给交易所),北交所IPO与创业板、科创板的注册制相似,不同之处是需要经过新三板创新层中转。

北交所IPO可概括为下图的四个阶段:创新层阶段、上市辅导阶段、申报及审核阶段、发行与上市阶段。

_20210910203140-3095316

北交所辅导上市的四个阶段

时间上看,北交所应当自受理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两个月内形成审核意见,中国证监会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注册或不予注册的决定,加上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时间,合计的正常上市时间预计在两年左右,如排队申报企业多,还需要加上排队时间。

一句话总结

科创板第一二批企业IPO排队时间短、审核快,北交所的情况也将类似。

问六 未来北交所会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吗?

目前精选层、创新层和基础层的投资者准入资产标准分别为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虽然较此前统一的500万元门槛有明显的降低,但仍然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那么,北交所未来是否有可能在精选层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呢?

我们推测未来新三板的门槛很可能向科创板看齐,考虑到科创板在实施注册制的条件下,实施了50万元的投资者准入门槛,北交所的投资者门槛很可能降到50万元。业内人士推测,科创板的投资者准入门槛将会进一步降低,如果科创板的门槛再降,北交所降低门槛的空间就更大了。

一句话总结

虽然目前还没有降门槛的正式说法,但根据北交所的政治地位,门槛应该会降低的。

问七 未来北交所会上市多少家企业?

2019年7月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现在两年零一个月共有335家上市。

同样政治地位、同样实行注册制的北交所,我们预计两年后,上市企业也能达到300家以上,考虑到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平均IPO融资额肯定会低于科创板,如果证监会对上市家数与IPO融资额统筹进行宏观调控,那么,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很可能会超过科创板。

一句话总结

北交所正常情况每年上市企业数量150-200家。

问八 创新层、基础层对企业还有吸引力吗?

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前几年已经有500多家转到A股(含各个板)、港股,这类转板称为“老转板”,目前还有100多家新三板公司按“老转板”方式排队转A股。

这意味着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已经流失了500多家优质企业,后续创新层向北交所转板还会让创新层每年流失150-200家。优质企业如此大规模流失,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是不是会越来越差?

回答是:创新层企业在大批流失的同时,也会吸引众多后起之秀新挂牌。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动态过程,有些企业前几年弱小,过几年可能会规模扩大、形成优势,加之有北交所上市的强大拉动力,创新层作为企业进军北交所的必经中转站,将会吸引更多企业新挂牌(挂牌直接进创新层或基础层升到创新层),更多潜力型后备企业会愿意在新三板上边挂牌、边成长,成长到一定程度,就择机转板。创新层比以前的“过渡+中转”功能更加明显,同时也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特征。

一句话总结

以后创新层新进和出去(转板、降层)将会保持双向活跃。

“上海制造”如何数字化转型?如何构建“3+6”产业体系?……今天的发布会详解新规划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了《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市科委副主任王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葛平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发布内容请戳↓

未来5年,上海先进制造业如何发展?来看“十四五”规划详解

——热点问答——

以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为关键抓手,赋予“上海制造”新内涵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上海正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制造业作为重要领域,“十四五”期间将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A 吴清: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事关上海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去年11月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以来,我们深入推进经济、生活、治理等各领域转型,其中制造业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主线之一。当前,我们正立足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以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为关键抓手,赋予“上海制造”新内涵。

一是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推动AI、大数据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故障监测维护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造了宝钢、商飞、华谊等一批代表性数字工厂,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链接全国120多万家企业、820万台设备。

二是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扩容增能,面向长三角上线29个二级节点,服务企业超万家,标识注册量超100亿。规模化部署5G基站,建成5G全链接工厂20个。

三是加快构建全要素生态,牵头或参与制定了80余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初步建成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当前正在推动数据综合立法,筹建数据交易所,打造工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推动工业算法、工业软件创新发展,促进数据赋能制造业。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聚焦“3+6”产业体系,由“点”及“链”及“圈”,实施制造新模式专项行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壮大新产业。

在“点”上,促进企业数字化增效。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单项突破向集成融合转变,建设数字孪生企业,力争三年打造100+、五年打造200+标杆性智能工厂,推动工业级智能硬件、融合解决方案和服务的持续创新。

在“链”上,促进“双链”数字化增智。全面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加速实现精准测链、补链、强链;围绕“双链”,促成企业间数据融通共享,打造15个新型工业电商平台,15个供应链金融示范项目。

在“圈”上,促进平台生态数字化增能。推动数字化转型“一业一方案”,加强龙头企业牵引,增强工业大数据、知识图谱和智能算法的供给水平,到2025年,建设25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培育30个工业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带动20万中小企业上平台。

此外,将加强政策创新,推进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工程,支持外资企业设立数字技术研发机构、云服务中心,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购买力度,激发不同类型企业的活力;建立多层次标准规范、评估评价、导则指引等体系,组织开展一批应用试点和示范,全面提升上海制造业数字化竞争力。


三大先导产业是产业发展的“先锋队”,六大重点产业是产业发展的“集团军”

Q 新华社:“十四五”上海制造业将构建“3+6”的产业体系,与上海传统重点工业行业相比,有哪些创新和升级?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
 A 吴金城: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是制造业规划的亮点和重点。上世纪90年代,上海提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精品钢材、成套设备、生物医药六个重点工业行业。六个重点工业行业产值增长了13倍,夯实了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海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支柱潜力的新动能产业。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形成了“3+6”新型产业体系,即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

首先要明确“3”和“6”的关系,“3”是“6”的“子领域”和先行领域,三大先导产业是将六大重点产业中承担国家战略、体现高端引领功能的细分领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3”: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是产业发展的“先锋队”,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产业发展。其中,集成电路,以自主创新、规模发展为重点,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产业链能级。生物医药,以全链协同、成果转化为重点,聚焦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以及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展,加快 “张江研发+上海制造”。人工智能,以创新策源、广泛赋能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0年三大先导产业已经达到万亿规模,今年上半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6”: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是产业发展的“集团军”,融合制造和服务,打造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下一代通信设备、新型显示及超高清视频、物联网及智能传感、智能终端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软件信息等服务领域。生命健康,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健康产品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健康服务等领域。汽车,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智慧出行等服务领域。

高端装备,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海工、高端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系统集成、智能运维等装备服务。先进材料,重点发展化工材料、精品钢材、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设计检测等材料服务。时尚消费品,重点发展时尚服饰、特色食品、智能轻工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创意设计等领域。初步测算,六大重点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在75%左右。

“十四五”,我们将按照“3+6”的蓝图施工,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出产值、出品种、出效应,紧抓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工,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能级,形成两个万亿级,四个五千亿级的高端产业集群。

一批核心攻关任务取得突破,一批试点改革举措成功实施,三大产业规模能级持续提升

Q东方网:《规划》提出“十四五”将全面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A裘文进:从三大产业看,“上海方案”的重点任务均已全面启动实施,一批核心攻关任务取得突破,一批试点改革举措成功实施,三大产业规模能级持续提升。集成电路领域,一系列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初步形成国家级创新平台体系。生物医药领域,目前已有15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企业上市总数约1/4。人工智能领域,聚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启动实施人工智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超大规模开放算力平台、大数据智能训练试验平台等重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看,本市发挥新能源汽车产能、人才、政策、技术等优势,抓住机遇,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贯彻落实《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打造层次分明的产业生态、构建绿色交通能源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制度体系等领域发力。

二是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最近财政部等已批复将上海列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我们将尽快印发《关于本市支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三是以实施上汽大众MEB工厂、上汽通用凯迪拉克L233电动汽车技改项目、上汽智己汽车项目为契机,加快提升安亭、金桥、临港三大整车基地新能源汽车占比。

四是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要求,推动上海市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公司工商注册,启动一批标志性示范项目和政策安排。

从新基建看,2020年本市“新网络”建设领跑全国,新建5G室外宏基站数量和5G基站密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新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11个,标识解析量突破3亿次。软X射线通过国家验收,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即将开放。“新平台”建设全面加速,建成大数据资源平台,支撑“随申码”等应用场景。“新终端”建设成效显著,投放智能快件箱6031组,建成充电桩约4万个、加氢站9个。针对“新基建”以市场投入为主的建设模式,以政府贴息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加快推进新基建。

2020年8月,本市出台《上海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贴息管理指导意见》,鼓励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建立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政府对符合贴息要求的项目,提供不高于1.5个百分点的利息补贴。这项工作也在顺利推进中。


聚力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聚力强化产业创新策源能力,聚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Q 解放日报:上海始终重视制造业发展,面向“十四五”,上海将如何增强发展后劲,稳定制造业规模比重?
 A 吴金城: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和上海的战略任务。近年来,上海持续发力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基础能力不断夯实,先后实施工业强基、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工业软件等“五基”领域,推进12个专项行动,攻克一批基础短板和瓶颈。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上海,建设燃气轮机、高端医疗装备等6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50多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也达到1500家左右。

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三五”累计推广203个首台套装备、35个首版次软件、51个首批次材料,在医疗影像设备、高端装备等领域推出多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推进转化首批66个院士创新成果。“补链固链强链”不断深入,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实施“补链固链强链”专项行动;围绕14条重点产业链开展安全评估,制定重点攻关补短板等项目清单。

“十四五”,上海将继续努力、不断发力,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龙头企业创新带动效应、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创新水平,主要推进三个“聚力”:

一是聚力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核心装备、关键技术、基础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优化“政府有为、专班推进+市场主导、揭榜挂帅”机制,通过市场“赛马”和竞争机制选取整合最优方案,攻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基础短板,支持全球创新团队落地上海。

二是聚力强化产业创新策源能力。瞄准国家战略重点,聚焦燃气轮机、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高温超导材料等领域新建设一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企业创新活力,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突破900家。发挥院士成果转化中心的平台优势,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聚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特别是长三角产业协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在重点产业领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要联合实施长三角跨区域补链固链强链专项行动,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创新整合资源,推进大中小企业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组织产业链和供应链对接活动,加强产业的区域布局,促进优势互补、紧密协作和联动发展。

着力推动金融服务先进制造业从传统融资服务升级为全面支持创新发展

Q 界面·财联社:请再介绍下上海重点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发展,以及相关项目的具体推进情况?
 A 葛平:一直以来,我们十分重视金融对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持,推出了不少举措,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的十四五时期,上海制造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着力推动金融服务先进制造业从传统融资服务升级为全面支持创新发展,针对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具体来说,一是在企业发展初创期。这个阶段不少企业无抵押、轻资产、流水低,贷款难度比较大,所以要在发挥股权投资尤其是风险投资作用上下功夫。一方面,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另一方面,鼓励引导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鼓励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风险资本投向种子期、初创期先进制造业企业。

二是在企业发展成长期。这时的企业处于核心技术攻关、自主创新的关键期,所以要在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上下功夫。首先,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企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上海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0%以上。支持政策性银行为重大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有条件的银行针对“3+6”产业,提供专业化支持和特色化服务。

其次,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合作,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鼓励银行采用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方式,为先进制造业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三,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推出符合先进制造业需求的保险产品,持续推进“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专利综合保险等科技类保险产品创新和发展。

三是在企业发展成熟期,这时的企业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所以要在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上下功夫。发挥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完备、金融机构门类齐全的优势,鼓励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或并购重组,落实“浦江之光”行动,推动更多科创企业尤其是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同时,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宽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

力争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本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Q新闻晨报:上海如何发挥好科技创新的策源能力,支撑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A王晔:十四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上海科技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创新生态链。力争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本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支撑三大先导产业引领发展。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上海方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在集成电路领域,着力解决核心装备、关键材料和战略产品的技术瓶颈问题。在人工智能领域,推进认知与融合学习、自主与通用学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础技术研究,加快计算机视觉、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等通用技术突破,开发具有标志意义的大规模算法模型。推进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加快形成安全可信的技术支撑体系。在生物医药领域,聚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生物领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形成重大基础设施群。

二是促进六大高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进开展一批数字化应用示范。在先进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合金、先进陶瓷、人工晶体等关键战略材料,以及高温超导、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加强基础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的协同高效衔接。在高端装备领域,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方向,聚焦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数字孪生等方面,促进整机和核心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协同集群化发展,构建开源生态,提高自主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

三是完善先进制造业创新生态链。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强化产业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前瞻研究。聚焦流程智造、医疗机器人、半导体材料、碳钎维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强化长三角技术创新协同,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培育形成与产业链相配套的创新链。强化基础研究,设立“探索者计划”,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加快解决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

继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强“三个统筹”,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优势

Q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制造业创新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针对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如何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A 吴金城:制造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十三五”以来,上海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陆续发布了“实体经济50条”、“上海制造”品牌行动计划等重要政策文件。面向“十四五”,上海将继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定不移发展制造业,加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三个统筹”,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优势。

一是着力保持制造业比重。我们提出,到2025年保持与上海城市功能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比重,制造业发展速度力争高于“十三五”时期,继续发挥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

二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统筹。实施“千项万亿”招商行动,围绕“3+6”产业体系,推动民营企业、央企板块、知名外企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推动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开工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形成新增产出,启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计划。同时,抢抓“十四五”开局经济稳中向好的时间窗口,加大产业稳增长工作力度,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三是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落实全市产业地图,打造浦东、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一批强劲活跃的增长极。临港新片区要成为“十四五”制造业增长的战略空间;五个新城结合“一城一名园”建设,加快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五个新城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要保持在35%以上。完善品牌园区、特色园区、精品微园的建设体系,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进低效用地“腾笼换鸟”,以优质项目的引入提升产业经济密度。

四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开展有利于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的政策突破和先行先试,探索适用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措施。优化企业服务,成立一支覆盖全市的服务企业专员队伍,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服务专员队伍,打造“铂金店小二”。加强与规划、财政、金融、人才等部门的工作协同和政策供给,落实各项人才支持政策,强化制造业用地保障,推动产业、科技、金融三角循环、良性互动。

五是联动形成市区发展合力。发挥区和园区主体作用,市区联合,加强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特别是,郊区要发挥制造业主战场作用,在“十三五”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规模能级,制造业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实现稳中有升。中心城区要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功能型创新机构,促进产业人才等资源高效配置,为全市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

转自上海市经信委

国新办举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9月7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文直播

2-6214051

寿小丽(栾海军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先生,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

  下面,首先请潘功胜先生作介绍。

  2021-09-07 15:00:01

3-7211478

潘功胜(徐想 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首先,我代表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感谢媒体界朋友长期以来对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今天的吹风会来我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六稳”“六保”工作,把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六稳”“六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直接指挥下,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实施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深入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小微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态势,企业融资便利性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到2021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93万户,同比增长29.5%。7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3%,较去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中小微企业原材料等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疫情灾情影响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会同有关部门在落实好已出台各项金融惠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约束,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改进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优化融资环境等,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谢谢!

  2021-09-07 15:10:44

  寿小丽:
  谢谢。下面,请田玉龙先生作介绍。

  2021-09-07 15:11:09

4-6259110

田玉龙 (徐想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
  各位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关心,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支持,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别是上周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出台惠企政策,要求加强政策储备,做好跨周期调节,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刘鹤副总理近期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指出,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进一步强调了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部门,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惠企政策,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作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各有关部门延续实施行之有效的惠企助企政策。包括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就业政策,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融资担保降费奖补等金融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启动实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等。坚持普惠性政策和功能性政策并举,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重,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保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稳定恢复增长势头。三是针对国内外经济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疫情灾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特别是最近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中小企业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在用好已有惠企政策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就业,研究和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提高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着“政策、服务、环境”三个领域,聚焦“融资促进、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把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筑牢发展基础,增强企业获得感。

  我先介绍这么多,我愿意和我的同事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大家。

  2021-09-07 15:12:30

5-5424235

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寿小丽: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媒体朋友们开始提问。

  2021-09-07 15:12:50

6-709144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和去年比,有什么新特点?金融领域中小企业纾困政策目前执行情况怎么样?谢谢。

  2021-09-07 15:23:24

  潘功胜: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实施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提升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督促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企业支持。总的来看,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五方面的进展情况。

  一是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8月的数据还没有出来,到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02万亿,同比增长10.7%。广义货币M2余额230万亿,同比增长8.3%。这两项指标的增速和疫情前大体相当,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今年1-7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13.8万亿元,比去年1-7月多增7582亿元。

  二是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局面。7月末,中小微企业法人贷款余额72.4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65.7%,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支持小微企业经营主体3893万户,同比增长29.5%。7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企业贷款利率4.93%,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三是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明显。这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指去年6月份人民银行推出的两项,第一项是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工具,第二项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工具。去年6月这两项工具推出后,我在人民银行曾经邀请媒体朋友们介绍过。2020年到今年7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延期还本付息贷款12.5万亿,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10.2万亿。从去年6月以来,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累计发放6.1万亿元,占同期累计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的29%,较两项政策实施前提升8个百分点。

  四是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显著提升。人民银行建立完善了供应链金融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完善了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供应链票据平台,提高了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的流转效率。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共促成中小微企业融资2万笔、6291亿元,同比增长了40%和10%。外汇局搭建了服务于外贸企业的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到7月末,平台服务的中小微外贸企业8343家,累计完成融资1000多亿美元。

  五是重点行业和区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了包含42万家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名录库,累计推动了发放贷款7.1万亿元,带动就业超过3000万人。同时,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航空、文化旅游、住宿餐饮、零售、外贸等领域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强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加大对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领域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对东北三省等10个信贷增长缓慢地区新增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这些地区贷款少增的局面。

  我就给大家报告以上这五个方面的情况、进展和效果。谢谢。

  2021-09-07 15:23:46

7-510093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稳增长、保就业,重在保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疫情灾情增加等问题,请问如何才能有效减轻中小微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谢谢。

  2021-09-07 15:30:59

  田玉龙: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总的来看,2021年以来中小企业生产效益呈现恢复增长态势,运行持续向好。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7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都有增加,分别增加26.4%、43.9%。7月末,企业亏损面为21.5%,比去年同期收窄1.5个百分点。总体看效益还是在不断扩大。我部会同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对4000多万户小微企业用电大数据监测显示,小微企业用电稳步复苏,1-7月,小微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3.4%。用电景气指数连续1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整体反映企业生产情况和效益情况都在同步向好。

  现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环境比较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今年二季度以来,原材料、物流成本持续大幅上涨推高了经营成本,订单需求不足等一些问题,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近期再加上汛情突发的因素,造成了一些经营困难,部分小微企业也面临一些新挑战。

  针对这些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两个协调机制作用,会同各部门协同来解决、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政策。去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总体是行之有效的,有财税、金融政策,刚才潘行长也谈到,我们要用好用足这些政策,要把助企惠企政策落地,特别是完善跨部门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加强政策解读和推送,使政策可见度、到达率不断提高。

  二是进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会同各部门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实体经济需要,研究并适时出台接续政策,稳定政策预期,增强企业信心。目前正在抓紧修订出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已经征求了意见,推动针对中小企业不同的特点来精准施策。

  三是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布广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中小企业发展差异比较大,这里要鼓励支持地方政府采取特色的、个性化的政策予以扶持,切实解决属地化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应对疫情、汛情冲击,纾困解难,因地制宜地加强生产要素保障,进一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四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监测和运行研判。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及时跟踪监测中小企业运行情况、经营情况,通过密切跟踪,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政策储备搞得更精准、更充足,及时出手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前期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已经出来了,我们要尽可能把政策体系完善好,使中小企业不断保持增长势头、发展势头。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2021-09-07 15:31:12

8-1147824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我们看到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依然面临很多困难,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能不能介绍一下金融方面有哪些具体安排?谢谢。

  2021-09-07 15:35:26

  潘功胜:
  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了专题研究,人民银行在会上作了汇报。下一步,我们会在已经出台的一些惠企政策尤其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在今年剩余的4个月,也就是9月-12月之内发放。人民银行提供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是2.25%,商业银行拿到这笔贷款,它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在5.5%左右。同时,我们采取“先贷后借”模式,保障资金使用精准性和直达性。

  第二,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的实施力度。这项政策是去年6月人民银行为应对当时的疫情对中小企业推出的政策工具,目前这项政策仍然在使用。我们会按照去年国务院批准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工具,继续用好再贷款资金,引导银行更多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第三,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合作,发挥好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地方政府已经建了不少融资担保机构,设立这些担保机构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担保。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方向是要提升政府融资担保的覆盖面,并且要降低融资担保的费率。

  第四,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被占用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我们分析中小微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其中问题之一是应收账款过去一段时间增长得比较多,怎样解决中小微企业被大中型企业占用资金的问题。在宏观层面,要保持稳定的融资环境,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将继续督促大中型企业加大账款清欠,遵守市场支付纪律。在金融方面,我们将推动更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人民银行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发挥好平台的确权功能。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授信,基于中小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合同、物流等信息展开授信。在推动落实及时支付条例的基础上,推动大型企业使用商业汇票替代其他形式的账款,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票据贴现和标准化票据融资,人民银行提供再贴现支持,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占款压力。

  第五,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两年前人民银行提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我们把它定义为一个工程。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怎么样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这是一个核心环节,这里包括商业银行内部资源配置、绩效考核、风险评估、尽职免责以及对金融科技的使用等。比如,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考核,商业银行总行对分行、分行对支行,都有一套考核体系,这套考核体系里要求他们必须对普惠金融占有一定比重。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要对普惠小微贷款资金的使用实行优惠价格。

  另外,我们继续发挥好财政、工信、税收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合力,进一步提振市场需求,稳定大宗商品价格,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同时,推动强化贷款风险分担补偿、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谢谢。

  2021-09-07 15:36:02

9-3672260

彭博新闻社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彭博新闻社记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但年内基础货币的缺口仍然较大,人民银行会采取什么货币政策工具填补这个流动性缺口?第二个问题,为促进共同富裕,人民银行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实现这一目标?新增再贷款额度会对其他政策工具比如调整准备金率和利率产生什么影响?

  2021-09-07 15:41:01

  潘功胜:
  谢谢你的问题。我请我的同事先来回答你的问题,孙国峰是货币政策司的司长,邹澜同志是金融市场司司长,他们都是金融方面的专家,首先请孙国峰同志回答问题。

  2021-09-07 15:41:13

10-4849311

孙国峰(徐想 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基础货币缺口,我想并不存在很大的基础货币缺口。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投放基础货币,操作的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提高,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我们观察流动性的一个最重要指标是货币市场的DR007,从这个指标看货币市场运行平稳,月末、季末都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相对公开市场7天操作利率的偏离幅度处于近年来同期低位。8月份,DR007均值是2.15%,比公开市场操作7天逆回购利率低了5个BP,也就是说很接近。7月降准后,金融机构运用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归还了一部分中期借贷便利,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今后几个月流动性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的缺口和大的波动。

  对于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对流动性产生的阶段性扰动,人民银行有充足的工具予以平滑,完全可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央行完善流动性和市场利率调控框架,提高透明度,通过言行一致的操作和预期管理稳定了市场预期,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预防性流动性需求,使得维护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所需要的流动性的总量持续下降。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条件下,可能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流动性就可以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这种情况下,市场不宜简单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或者超额准备金率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判断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是观察市场利率,特别是DR007。谢谢。

  2021-09-07 15:41:27

  潘功胜:
  关于你问到的共同富裕问题,人民银行所主导的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应该说有很多发挥的空间。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脱贫攻坚是我国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人民银行负责牵头金融扶贫,在过去几年里我负责牵头,金融系统在脱贫攻坚中投入了很多资源,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总结大会上曾经讲到,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共发放9.2万亿元,这里包括贫困户的小额贷款、产业扶贫贷款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贷款。应该说,金融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只是我结合自己在过去这些年的工作经历,给你讲的其中一个故事。人民银行在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发挥的空间往往比这个要宽泛得多。

  下面,请我们金融市场司邹澜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2021-09-07 15:52:39

11-9003061

邹澜(徐想 摄)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
  我再作一些补充。除了金融扶贫之外,下一步在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比如,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执行好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这对促进共同富裕非常重要。提高金融支持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好信贷增长缓慢省份的再贷款政策;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包括今天我们介绍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各项举措,还包括前不久我们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一起专门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还有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平等、安全地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

  总之,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谢谢。

  2021-09-07 15:53:22

12-9573599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封面新闻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请问目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情况如何?在破解“卡脖子”问题上,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作用又是怎样的?未来工信部将如何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人力、数据等要素向优质中小企业集聚?谢谢。

  2021-09-07 16:07:29

  田玉龙: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近工信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这几年发展壮大得比较快,下面请中小企业局的梁志峰局长回答。

  2021-09-07 16:07:42

13-9301811

梁志峰(徐想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
  谢谢你的提问,“专精特新”这个词最近特别火,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协同发力,锲而不舍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培育了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的企业11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从事细分市场十年以上的企业超过74%,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在97%以上,平均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超过7%,平均拥有有效专利超过50项。他们可以说是数十年磨一剑,虽然在细分领域影响力很大,但平时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知晓,我们通过一套科学体系来发现他们,并支持他们的发展,也是让这些隐形冠军的金牌发出更大的光彩。

  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

  一是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一方面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力争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概括起来就是“百十万千”,也就是通过“百十万千”梯度培育的体系,来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断做优、做强,催生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补短板、锻长板的单项冠军或者配套专家企业。

  二是针对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分三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运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提升产业链协同性方面,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鼓励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的“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更好地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三是加强精准服务支撑。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以及《“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实事清单是今年和明年完成,行动计划是三年的,“十四五”规划是五年的,我们想通过长短结合的组合拳,围绕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集聚服务资源,充分发挥服务体系的作用,实施九大工程,与中小企业多办实事、办好实事,让中小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谢谢。

  2021-09-07 16:07:58

14-728938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提出继续开展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专项行动,请问前期开展清欠行动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下一步如何做好清欠工作?谢谢。

  2021-09-07 16:08:17

  田玉龙: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018年11月开始部署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两年来,工信部充分发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机制的作用,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清欠工作,总的来看效果还是显著的,到去年年底已经累计清偿政府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逾期欠款8500多亿。同时法规制度不断完善,《政府投资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相继出台,这三个条例为我们治理拖欠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建立了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进一步畅通了中小企业投诉渠道。总的看,解决了一批过去多年来积累的长期拖欠问题,拖欠账款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也都是历史的陈账旧账,还涉及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通过两年多的工作,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现在也看到,目前疫情、汛情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有所上升,预防新增拖欠还是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我们后续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信部将充分发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这两个机制的协调作用,在巩固前期清欠的成果基础上,建立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的长效机制,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有以下四个具体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三个条例,加强源头治理,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的长效机制。中小企业投诉处理的办法我们正在研究尽快出台。

  二是把清欠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拖欠问题依法处理,更多通过法治化、市场化手段来预防和化解拖欠问题,特别是对存在严重失信的拖欠主体,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措施,采取对外曝光等措施,让拖欠的老赖寸步难行。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和约束惩戒,抓好问题核查和督办。对拖欠问题突出的地方开展督导,将清欠工作纳入国务院大督查的范围,以及营商环境评价、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价,把清欠问题作为考核项,以查促清、以评促改,进一步把账款清偿落到实处,特别是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行为进行监督问责,要加大力度,严格落实限制措施,强化制度约束。

  四是加强培训指导和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规范合同管理、规避风险,同时对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更准确地理解执行条例提供指导,工信部和司法部组织编制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释义》,已正式出版,通过广泛开展宣传,让更多中小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能够理解条例,依法依规保障中小企业的权益。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2021-09-07 16:09:07

15-9289556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7月15日,央行为了缓解小微企业在资金链方面的困难降准了。请问,央行如何分析7月份降准的效果?怎么看待降准后小微企业面临的成本问题?谢谢。

  2021-09-07 16:27:54

  孙国峰:
  谢谢你的提问。7月份降准释放了1万亿元长期资金,有效增加了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降准降低了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7月份降准效果逐步显现,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2021年7月末,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比去年同期增长29.3%,7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3%,比去年12月下降0.15个百分点。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继续用好降准释放资金支持小微企业。

  关于小微企业成本问题,小微企业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资金成本。要素成本最近讨论比较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议价能力弱、对原材料价格敏感的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值得高度关注,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资金成本。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同时持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上加点确定,显著改善了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今年7月,金融机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0.32%和2.26%,分别较自律上限调整前的5月份持平和下降0.22个百分点。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分别为0.41个百分点和0.42个百分点。这些改革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促进了贷款实际利率稳中有降。今年前7个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7%,较上年同期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下降0.1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总的来看,随着各项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效支持了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

  谢谢。

  2021-09-07 16:28:23

16-4250570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有些地方目前还存在一些对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多部门曾要求推动相关领域整治工作,请问目前为止治理成效如何?未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治理效果,从而改善营商环境?谢谢。

  2021-09-07 16:28:49

  田玉龙:
  谢谢你的提问。你提的这个问题,的确是企业都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件事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近几年来针对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做了多次专项治理,总的看取得积极成效,大大好转。但是有些地方、行业领域涉企的违规收费问题还时有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信部会同多个部门发挥“两个机制”作用,将整治上述问题纳入到减轻企业负担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组织开展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摸清情况、摸清底数,了解企业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这项工作我们正在深入开展,而且通过专项督查,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抓好问题整改,这项工作是持续性的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是联席会议机制的一项重头工作,正在下实招从多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通过条例实施使各项政策落地,通过政策落地进一步减少乱收费等现象,减轻企业负担。这是依法治理。

  二是持续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评估。通过评估发现问题,切实针对性地解决。正在开展的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已经把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纳入到督查内容。这次督查回来以后,要根据督查情况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解决乱收费、乱摊派这些具体问题,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也要督导地方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切实从根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多措并举,中央和地方共同发力,从法治上、治理手段上共同发挥作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解决这个乱象,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1-09-07 16:29:41

  寿小丽:
  最后一个问题。

  2021-09-07 16:32:01

17-9938425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凤凰卫视记者:
  还是关于货币政策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体货币政策可能发生转向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是否有可能发生变化?央行目前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2021-09-07 16:32:22

  潘功胜:
  自去年一季度疫情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高强度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幅度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从去年3月到今年7月,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原来的4万亿美元扩张到7月底8.2万亿美元,翻了一倍。今年以来,美国通胀明显上升,就业情况也好转。美联储有多个官员近期都出来讲话,释放一些信号,怎样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久前,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在这个地方召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有一个讲话,他的讲话对美国货币政策未来的调整路径逐渐清晰。除了美国以外,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面临转向问题。就中国而言,我们一直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区间,不搞“大水漫灌”。我们货币政策的空间是比较大的,这是2020年初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美联储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主要差距。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同时,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统筹考虑今年和明年货币政策的衔接。同时,我们在货币政策考虑上以我为主,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比如说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使用,用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同时,人民银行将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精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针对你的问题,我把当前国际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动向,还有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的状态以及未来的政策取向,简要介绍这些。

  2021-09-07 16:32:42

  孙国峰:
  我再补充一点。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设计,提前布局,前瞻性降低了全球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冲击。

  一是通过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强预期管理、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等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降低了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汇率可能带来的冲击。

  二是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下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保持外债平稳,减轻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带来企业未来集中偿还外债的压力。

  三是货币政策自主性增强。7月初,前瞻性降准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应对今年下半年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预作铺垫。

  四是积极推动境内LIBOR转换工作有序进行,引导金融机构提前做好转换工作,避免LIBOR退出导致金融市场参考基准变化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形成共振带来的风险。

  2021-09-07 16:33:10

  潘功胜:
  孙司长讲的这部分,主要是考虑到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主要经济体可能的货币政策调整,实际上人民银行已经做了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安排。谢谢。

  2021-09-07 16:33:28

  寿小丽: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的参与,今天的政策例行吹风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来源 | 国新网